當前閱讀:從數字看河北這十年

從數字看河北這十年

2022年10月14日16:43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喜迎黨的二十大——千裡燕趙織錦繡·數說︱燕趙巨變——從數字看河北這十年

3_00.jpg

河北日報2022年10月14日T3版

十年,是一個跨越歷史的維度、一段砥礪奮進的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河北改革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民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強,政治生態持續優化淨化,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河北這十年,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累計承接京津轉入企業和單位4萬家,雄安新區累計完成投資4300多億元,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場館建設、賽事運行和服務保障優質高效,冰天雪地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河北這十年,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23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081元增長到2021年的18179元,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總產達到297.3億斤、畝產872.4斤,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河北貢獻。

河北這十年,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十”,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逐步顯現,白洋澱水質達到Ⅲ類,燕趙大地正在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

聚焦十年來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數字,發現數據維度下的全新亮點,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見証燕趙巨變。

數說新時代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扶貧開發工作目標,堅持“六個精准”,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打贏了脫貧攻堅戰。2020年,全省232.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顯著變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四個不摘”的要求,我省正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8179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9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長9.4%﹔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91元,比2012年增長93.7%,年均增長7.6%。城鄉收入比逐年縮小,由2012年的2.54縮小到2021年的2.19,下降0.35。

2012—202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情況

2.9倍

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消費層次由溫飽型向全面小康型轉變。2021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391元,是2012年的2.9倍。反映消費結構和水平的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6%,比2012年下降3.3個百分點。

5.95萬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在基礎設施建設、工商、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著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截至2021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10.92萬家,比2012年增加7.65萬家,家庭農場5.95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1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和新型職業農民等大量涌現,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大量下鄉返鄉人員在農村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持久動力。

65.2%

隨著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農業機械擁有量快速增加,農作物機械化率大幅提高。2012年,全省有21.4萬台大中型拖拉機,2021年達到32.0萬台,增長49.5%。機耕面積5276.3千公頃,佔總播種面積比重65.2%,比2012年提高3.7個百分點﹔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6892.1千公頃和5971.6千公頃,佔總播種面積比重分別為85.1%和73.7%,比2012年分別提高10.1和25.8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84.25%。

全國第7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前期連續多年增產、起點較高的情況下,再上新台階。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3825.1萬噸,居全國第7位,比2012年增長11.1%,年均增長1.2%。隨著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優良品種大規模推廣應用,全省糧食單產逐年提高,單產由2012年的5253公斤/公頃提高到2021年的5950公斤/公頃,增長13.3%。

2012—2021年糧食總產量及單產變化情況

全國第4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菜籃子”工程的實施,全省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省農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蔬菜產量位居全國第4位。2021年,蔬菜產量5284.2萬噸,比2012年增長12.6%,年均增長1.3%。單產由2012年的63933.2公斤/公頃增加到2021年的64915.8公斤/公頃,增長1.5%。設施蔬菜快速發展,2021年,全省設施蔬菜產量1316.1萬噸,佔蔬菜產量的比重為24.9%。設施蔬菜快速發展,實現了蔬菜錯季生產和常年供應,極大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對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實現常年穩定供應、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2021年蔬菜產量變化情況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重大國家戰略,積極構建協同發展大格局,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

40238個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充分發揮各市縣比較優勢,全力打造曹妃甸、渤海新區、正定新區等重點承接平台,引導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向雄安新區、環京地區、省內其他市縣梯度布局。首鋼、北京新發地、大紅門批發市場等一大批疏解項目落戶河北,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截至2021年末,河北累計轉入京津基本單位40238個,其中法人單位28853個,產業活動單位11385個。

1小時交通圈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京沈客專(京承段)正式開通運營,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項目加快建設,河北鐵路裡程達到8050公裡,高速公路裡程達8087公裡,均居全國前列,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河北與京津交通一卡通實現縣級全覆蓋,加快融入首都“1小時交通圈”。

61.1%

國家級和區域性物流樞紐加快建設,2021年,物流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7.4%。“三二一”產業格局進一步鞏固拓展,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1%,制造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穩定,2021年比重為29.7%。

>>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

5年來,雄安新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高標准高質量推進。編制完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准的“1+4+26”規劃體系。重點片區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411.2%

容東、容西、雄東、昝崗等片區進入穩定開發期,啟動區、起步區加快建設,重點片區框架全面拉開,累計完成投資4300多億元,2017—2021年,雄安新區完成投資年均增長411.2%。

110家

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基本建成,中電科、清華大學智能實驗室等一批科研機構落戶新區,百度、騰訊等一批知名重點企業進駐,中國中化、中國星網、中國華能等央企總部啟動建設,累計注冊設立各類央企機構110家。

43萬畝

“千年秀林”、中央綠谷等持續建設,累計完成43萬畝新造林,郊野公園、金湖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公園建成投用。大力實施白洋澱生態修復工程,白洋澱水質全域達到Ⅲ類,實現歷史最好水平。

>>高質量完成冬奧會籌辦工作

張家口賽區場館建設、賽事運行和服務保障優質高效,為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作出了河北貢獻。所有場館和配套設施如期高質量完成,“雪如意”“冰玉環”等標志性工程獲國際奧委會高度贊譽。

零事故、零差錯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133場雪上賽事、95場頒獎儀式圓滿順利,做到了零事故、零差錯。在張家口賽區,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獲得3枚金牌、3枚銀牌,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獲得14枚金牌、11枚銀牌、15枚銅牌。

7493場次

截至2022年8月底,我省已舉辦冰雪賽事活動7493場次。

3000萬人

河北正大力發展后奧運經濟和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提高經常性參與真冰真雪運動人數,鞏固提升全省“3000萬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和質量。

>>推動河北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持續改善,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10.0︰40.5︰49.5

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三次產業比例由2012年的12.6:47.3︰40.1優化為2021年的10.0︰40.5︰49.5,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其中,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躍升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全省產業結構首次呈現“三二一”格局﹔2018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達到50%,2019年、2020年第三產業比重持續超過“半壁江山”,“三二一”格局更加穩固。主導產業發展壯大。2021年,全省12大主導產業增加值突破兩萬億元,達到21667.9億元,佔GDP比重為53.7%,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產業布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2年和2021年全省三次產業構成(%)

418種

全國在統的590種產品產量中,河北有418種產品能夠生產,佔70.8%,比2012年增加75種。其中,生鐵、粗鋼、鋼材、鐵礦石原礦、平板玻璃居全國第1位,布、乳制品、塑料制品、新聞紙、化學纖維等居全國前10位。

2億噸

超額完成“十三五”六大行業去產能任務,至2020年底累計壓減退出鋼鐵產能8212.4萬噸、水泥產能1194.9萬噸、平板玻璃產能4999萬重量箱、焦化產能3144.4萬噸,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70%、157%、147%、106%,鋼鐵產能由峰值時的3.2億噸減到2億噸以內。

5872家

河北依托鋼鐵產業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裝備制造業發展強勁,內部結構由低端向高端持續邁進,產品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快延伸,金屬制品業、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層次不斷提升,產品提檔升級﹔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繼鋼鐵產業之后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二主力軍。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裝備制造業企業5872家,比2012年增加2117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單位總數的36.4%,比2012年提高6.0個百分點。

2012—2021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11.9%

全省工業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2013-2021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新產品加速涌現,全省工業機器人4778套,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3萬輛,城市軌道車輛605輛。產品品質迅速提升,生物醫藥、工具鋼、模具鋼、家電板、汽車板、玻璃基板、液晶顯示材料等一批產品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推動河北盡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河北建設,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加大,新動能加快培育,創新驅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產品生產線。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為企業新品研發注入動力。今年,我省首次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制度。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12.6%

2020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634.4億元,比2012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12.6%﹔R&D經費投入佔生產總值比重1.76%,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2012—2020年全省R&D經費支出及佔GDP比重

790家

到2021年底,全省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790家、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76家、重點實驗室307家,分別比2012年增長1.3倍、5.3倍和2.7倍。“雙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到2021年底,全省孵化器數量達184家,其中,國家級43家﹔眾創空間332家,其中國家級106家。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壯士斷腕、重拳出擊,持續打好污染治理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269天

從2013年到2021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從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38.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由149天增加到了269天,重污染天數由73天減少到了9天。

全省國考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73%,劣V類斷面全部消除,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率達到98.7%,大運河京冀段62公裡實現全線旅游通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壓減地下水超採量52.3億立方米,修復礦山面積40萬畝,修復“三化”草原生態270萬畝,完成營造林6961萬畝,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7000萬噸

2012—2021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43%。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煤炭消費比重下降。累計削減煤炭消費7000萬噸以上,農村清潔取暖累計改造1296.5萬戶,實現了能改盡改。

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76.7%

2021年全省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9.44%,比2012年提高21.44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快速發展。2021年,普惠性幼兒園佔全部幼兒園比重達76.7%,普惠性幼兒園幼兒佔比達87.4%。

45.5萬張

2021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88162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5.5萬張,比2012年分別增加10151個、17.0萬張。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3.4人,每千人口床位6.1張。

77.75歲

2020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為77.75歲,比2010年增加2.78歲。

數字新名片

1.截至2022年6月底,河北企業工業設備上雲率17.70%,排名全國第一,為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2021年,全省乳制品產量達到397.6萬噸,連續八年全國第一。

3.2022年,全省新開工建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176萬平方米,累計達到78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4.2022年7月份,省林草局在白洋澱發現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的育雛情況,經專家確認,這是白洋澱首次發現青頭潛鴨繁殖,証明白洋澱濕地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

5.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出口葡萄牙波爾圖地鐵首列車下線,並將開展列車試驗,標志著中國首個出口歐盟城軌項目正式交付進入倒計時。

6.2021年12月30日,豐寧抽水蓄能電站正式投產發電,在抽水蓄能行業內,該電站以36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它有12台30萬千瓦單級可逆水泵水輪發電電動機組,總裝機量相當於六分之一個三峽大壩。不同的是,它有著令人稱奇的“充電”能力,因而也被冠以“超級充電寶”的美譽。

豐寧抽水蓄能電站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創造四項世界第一:裝機容量世界第一,儲能能力世界第一,地下廠房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 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7.2022年9月22日,哈電風能有限公司試制的國內首台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一次並網成功,該機組位於張家口市張北縣鑒衡實驗基地,可衍生出多個功率等級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功率范圍涵蓋6.75MW—8MW,是國內現有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能夠在中高風速陸上風場以及中低風速海上區域內穩定運行。單台機組預計年上網電量可達2600萬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准煤825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600噸。

8.張家口是唯一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已形成了集生產、制造、研發、儲運、應用、消費於一體完整的氫能產業鏈。2017年9月,中國首條自動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大批量生產線在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投入運行﹔2018年,7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路運營,張家口在全國率先邁入氫能源公交時代﹔2020年5月張家口出台了全國首個《氫能產業安全監督和管理辦法》。完整的氫能產業鏈,使張家口成為全國氫能發展領先城市。到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2473.8萬千瓦﹔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獲國內外13項“第一”,建設成果被列入國務院《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位於張家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金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員工在風機制造工廠忙碌。張家口市加速推進風能裝備、光伏組件、氫能裝備制造等可再生能源產業項目。河北日報資料片

9.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書寫了“中國綠”的傳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115萬畝林海,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每年為京津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釋放氧氣近60萬噸。

(責編:李雪晴、施雲娟)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