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雄安本土作家談白洋澱文化

雄安本土作家談白洋澱文化

2020年05月19日10:23  來源:中新網河北
原標題:雄安本土作家談白洋澱文化

初次認識雄安新區的散文作家冬子李,是從他的《白洋澱美食筆記》開始,字裡行間中,一道道精致的白洋澱美食,講述的是白洋澱的文化。

冬子李,原名李衛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十屆文聯委員,安新縣作協名譽主席,曾在全國100多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雜文等1000余篇。

“白洋澱對於大家來講只是一個旅游勝地,但對我而言,她是母親,是情人,是摯友。”在一次有關白洋澱文化的研討會中,他這樣闡述自己與白洋澱之間的關系。

圖為文作家冬子李創作的《白洋澱美食筆記》。 韓冰 攝

圖為文作家冬子李創作的《白洋澱美食筆記》。 韓冰 攝

在一千多次乘船探尋白洋澱的文化中,冬子李對白洋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研究白洋澱的人很多,描寫白洋澱的作家也有很多,但對白洋澱美食文化進行考察、記錄和創作的人不多。”從2007年開始,冬子李開始了對白洋澱美食文化的創作。

冬子李寫白洋澱美食有一個特點,沒有白洋澱水區特色的不寫,沒有親口品嘗的不寫,品嘗后沒有獨特感受的不寫。寫美食不單單是寫美食,更多的是弘揚文化,描寫當地風土人情,地理風貌。從一道道美食的起源,探究白洋澱的歷史變遷。

在冬子李的描述中,有關白洋澱美食的歇后語信口拈來,讓人充滿了對美食和文化的向往。諸如“趙北口魚湯,喝也后悔,不喝也后悔。”“白洋澱的魚是馱面的驢”等包含著諸多學問,不深入研究當地風土人情,不知其中奧妙。

圖為白洋澱圈頭村傳承百年的婚宴大席。(資料圖) 韓冰 攝

圖為白洋澱圈頭村傳承百年的婚宴大席。(資料圖) 韓冰 攝

白洋澱圈頭村傳承百年的婚宴大席是白洋澱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環,婚宴大席是當地水鄉辦婚事時招待男女雙方客人所用,菜品豐富、儀軌嚴謹,最復雜講究的大席擁有400多道菜品。

據冬子李推斷,圈頭大席和建於清康熙末年的圈頭行宮有關,康熙、乾隆多次在此駐蹕,宮庭廚藝儀軌漸漸傳入民間,成為當地名門富戶婚喪宴席模仿的標准,恰恰因為交通閉塞,才讓本地廚師不易外流,世代傳承下來。

在冬子李看來,一道道美食,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白洋澱這片水域裡,宋遼文化、渥城文化、行宮文化、航運文化、雁翎文化交相輝映。同時,旅游文化、蘆葦文化、漁獵文化、詩群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發展資源豐富。

在白洋澱裡,孕育了一次次文化的興起。這裡萌生了荷花澱派的清新柔美,又孕育出白洋澱詩群的“藝術浪子”。泛舟白洋澱裡,側耳傾聽,或許還有那夢裡的“水上長城”,馬鳴蕭蕭,戰旗獵獵……(文/崔濤 圖/韓冰)

(責編:李雪晴、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