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河北雄安新區“勘探尖兵”的故事:鑽機平台就是我家

河北雄安新區“勘探尖兵”的故事:鑽機平台就是我家

2020年02月05日11:58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河北雄安新區“勘探尖兵”的故事:鑽機平台就是我家

天寒士氣熱,D34孔不放假。

D34孔是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在雄安新區承鑽的中國地質調查局第7眼地熱勘查井,設計井深4500米,是雄安新區域內設計孔深最深的地熱地質勘探鑽孔。

1月22日晚,安新縣劉李庄鎮郝庄村東南角,D34地熱孔鑽探現場燈火通明,幾名地質勘探隊員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高達54米的鑽塔如鋼鐵巨人般巍然屹立在場地上,位於地面9米以上的是鑽機工作平台。

記者登梯而上,幾名地質勘探隊員正在鑽塔鑽台區上作業。技術員站在鑽杆旁,不時記錄鑽孔深度、鑽時等數據,進而判斷地層是否完整、是否有裂隙等。帶班機長渠志峰站在鑽機絞車旁,緊緊注視著他們,不時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1月22日,位於安新縣劉李庄鎮郝庄村東南角的D34孔,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工作人員在連接鑽杆。 河北日報記者原付川攝

智能操作平台、監視儀、電控箱……司鑽房宛如一座飛機駕駛艙,控制台上各色指示燈不時閃爍著。“司鑽房是鑽台區的指揮中樞。”司鑽劉正剛雙眼緊盯著監視儀上的電流、泵壓等變化情況,有條不紊地操作各種旋鈕、開關和手柄。

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鑽機機長李興權介紹,按照勘探方案,3月中旬,地質隊員要完成野外勘探任務,時間緊、任務重,他們一天也不能鬆懈。自去年8月16日開鑽以來,鑽機保持24小時運轉,工作人員三班倒,各司其職、全力以赴。

這裡的40多位地質人,大都和李興權一樣第二次在雄安新區過年。

劉延廣,2016年本科畢業后成為一名地質工作者。他從沒想過,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就能參與到雄安新區地質勘探這樣的重大項目中。

“鑽機平台就是我家!” 劉延廣道出了眾多地質工作者的心聲。

22日23時,D34孔的鑽探現場,傳來一片歡呼。

鑽探孔深達到4300米,岩心鑽具小心翼翼地從地下取出一段段圓柱狀的岩心。地質技術員王沖立刻走上前去,比照著色卡分辨起岩心顏色,認真將數據記錄在岩心編錄表上:主要岩性為白雲岩,灰白色、灰色,細晶結構……

“鑽井越向地層深處延伸,地質結構越復雜,勘探難度越大。”李興權解釋說,負責向地下行進的鑽探,由一根根鑽杆連接而成,每根鑽杆約10米長,400多根鑽杆連起來4000多米,即使放在地面上操作也得費不少周折,更何況還得定時從地下提取岩心。

“鑽探進尺約3500米后,每100米取心一次,並在記錄表上描述岩性。”王沖說,這是地質勘探的第一手材料,任何一個細節都馬虎不得,否則便可能影響數據的准確性。鑽探結束后,這批岩心樣本將被送往國家級專業實驗室,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1月23日零時,王沖這一班人換下厚重的工裝,穿上便裝,歡聚一堂。“我打算明天再給家人打個電話,10歲兒子還惦記著我給他買的沖鋒槍呢!”常年在外工作的王沖眼眶濕潤起來。

“我們一定爭做‘勘探尖兵’,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工,為新區范圍內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李興權堅定地說,未來,雄安將通過勘探地下萬米范圍內的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為打造“地下透明雄安”奠定堅實基礎。(記者原付川)

(責編:王紅、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