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河北滦南:幸福就在“养老小食堂”

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河北滦南:幸福就在“养老小食堂”

2021年09月21日17:42  来源:河北日报

“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系列报道①

幸福就在“养老小食堂”

——滦南县“四个一点”模式建设公益养老小食堂的调查

编者按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每个家庭的牵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养老工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在居家社区嵌入式养老、医养结合养老、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切实可行的经验、路径。近日,河北日报组织记者深入城市社区、农村街巷,对这些模式做法进行调研走访。今起推出“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系列报道,以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成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北城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滦南县胡各庄镇西胡各庄村养老小食堂里,几名老人正在领取可口的午饭。 通讯员张永新摄

早餐:大米粥、大饼、鸡蛋炒咸菜;午餐:素馅包子、冬瓜丸子汤;晚餐:打卤面——这是唐山市滦南县胡各庄镇西胡各庄村养老小食堂9月7日这一天的食谱。而按照这样的标准吃一天饭,明码标价8元,老人实际掏5元。

“开办公益性养老食堂,就是要从老人吃饭问题入手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滦南县民政局副局长华春告诉记者,该县自2019年11月起,按照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四个一点”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化养老新路子,目前全县有16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起了30家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特困供养户、贫困边缘户和残疾人提供餐饮制作和专送服务,解决了1500多名老人的吃饭问题。

既要吃得好,又要掏钱少,资金怎么补?人力物力怎么解决?带着这些问题,9月7日,记者来到率先建立起全省第一家公益养老小食堂的胡各庄镇西胡各庄村蹲点调研。

“小食堂”饭菜暖胃更暖心

临近中午时分,西胡各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门前陆续有老年人前来。

“每天就盼着饭点儿,大伙儿聚在一块儿吃着热乎饭,胃里舒坦,心里更舒坦。”村民吴国环老人今年76岁,一年前开始到村养老食堂吃饭。他告诉记者,由于子女都在外工作,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上了年纪不爱动了,做饭尤其‘偷懒’,有时做一锅饭能吃一个礼拜,天天吃剩饭。”

2019年11月,村里办起了养老小食堂,75周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吃食堂”,这让吴国环老人好生羡慕。去年过完75岁生日没俩月,吴国环老人便加入了“吃食堂”的行列。

“现在农村家家户户生活都过得去,老人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吃不起饭’而是有钱也‘吃不上饭’。”说起村里办公益养老小食堂的起因,西胡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荣刚说,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让自己备受触动。“多数农村家庭本来就不怎么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而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由于行动不便,更是冷锅冷灶顿顿凑合。”

正是基于解决农村老人“不愁吃”的问题,西胡各庄村于2019年3月自筹资金启动了以公益养老小食堂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启动前,郝荣刚和村干部们专门做了一次“民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9位接受调查的75岁以上老人中,有25位愿意接受公益养老小食堂这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而关于收费问题,西胡各庄村则在县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反复论证。

按照每日收费8元(早晚各1.5元、中午5元)标准,县里算了一笔账:农村低保户每人每年有5736元补贴,农村特困分散供养老人每人每年有8040元补贴,残疾人每月有66元生活补贴和60元的护理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100元以上的养老金。最终得出的结论,凡是就餐人员基本都有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补贴,再加上土地收入,每人每日拿出8元钱是没有问题的。

当年10月,总面积778平方米的服务中心竣工;11月,小食堂投入运营。

“幸运的是,建设过程中我们赶上了好政策。”郝荣刚告诉记者,对于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民政部门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确保了中心的顺利建设和良好运营。

“全链条”志愿服务

9月7日一大早,家住滦南县城的郝英莲便起身赶往老家西胡各庄村——作为养老小食堂的志愿服务人员,她平均每半月回老家参与一次志愿服务。

“十几年前就搬县城了,前年听说老家办了小食堂需要有人做饭,就报了名。”说起自己的志愿行动,51岁的郝英莲只有一个解释,“谁都有老的那天。”

而小食堂灶上掌勺的郝俊军则是名副其实的“大厨”。身为二级厨师,他放着每天三五百元的高薪不赚,一心一意为村里的老人安排一日三餐。65岁的郝俊军早年开过饭店,他说,早年靠手艺赚钱心里高兴,如今靠手艺为村里老人服务心里更畅快。

中午11点刚过,地震截瘫伤员郝春丰就在家中吃上了志愿者郝荣亭送来的热乎饭菜。他感慨地告诉记者,自从受伤截瘫,一直由老母亲照顾自己的生活,母亲去世后,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听说村里办了小食堂,可我坐着轮椅进出不方便,没想到从第一天起每天一日三餐有人送上门,这待遇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有人不止一次问过郝荣刚同一个问题,你们的志愿者真的是一分钱报酬没有吗?每一次郝荣刚都拍着胸脯回答——所有志愿者分文不取!

郝荣刚记得,小食堂开办前夕,他通过村里大喇叭和手机微信群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不到半天时间就有130多人报名。

“现在仅我们本村志愿者就有131人,分为餐饮组、送餐和卫生组、蔬菜种植管理组,轮流上岗,各司其职,‘全链条’提供志愿服务。”郝荣刚介绍说,正是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效解决了社会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匮乏这一普遍难题。“我们小食堂人力成本为零,而志愿者们的爱心是我们最贵重的‘成本’。”

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滦南县推广西胡各庄村公益养老小食堂模式也面临一些“不同声音”——

“一天8块钱是不贵,可农村老人普遍节俭,有人愿意花这个钱吗?一旦来吃饭的老人不多,餐饮服务能否维持下去?”

“俗话说,人过80不留饭,老人来吃饭的路上摔了怎么办?吃饭噎着卡着怎么办?”……

“关于收费标准,我们在运行‘四个一点’模式之初,就结合西胡各庄村及全县农村人均收入标准,充分考虑了就餐人员的经济承受能力。”华春告诉记者,为使“政府补一点”真正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让公益化养老惠及更多农村老人,县里专门发了通知,除对开办养老小食堂的村给予2万-3万元的启动资金,还按照村规模发放3万-5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与此同时,社会爱心人士为养老小食堂捐助款物已成常态。

“有菜的送菜,有粮的送粮,有的直接放到食堂门口,根本不留姓名。”郝荣刚告诉记者,根据“政府补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策,目前西胡各庄村在公益养老食堂就餐的老人,每人可获得每天1元钱财政补贴和每天2元钱社会捐助补贴,个人负担部分仅为5元。

“我们还为每一位就餐老人和志愿者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就餐时间村医全程在岗,随时应对特殊情况、紧急状况。”郝荣刚说,如今,随着养老小食堂的推广普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服务也越来越到位。食药监、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定期上门指导,及时排除餐饮卫生、消防安全等隐患。

据介绍,下一步,滦南县还将持续出台加强农村养老小食堂推广的政策办法,进一步明确创建标准;积极完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减轻农村养老小食堂创建压力和经营成本,力促这项公益性农村养老工程落地生根。(汤润清、王育民)

(责编:李兆民、施云娟)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顶部

关闭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