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3项国家级、21项省级 雄安非遗资源丰富

3项国家级、21项省级 雄安非遗资源丰富

2021年08月31日17:02  来源:人民雄安网

人民网雄安8月31日电 (刘师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雄安新区所辖雄县、容城县、安新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目前,雄安新区共有雄县古乐、鹰爪翻子拳、圈头村音乐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王派西河大鼓、黑陶烧制技艺、同口音乐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市级(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9项。

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带大家认识雄安新区几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透过他们品一腔匠心传承、一脉文化赓续、一屡乡情乡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古乐

雄县古乐属于民间鼓吹乐的北乐支系,起于宋元,盛于明清,与宫廷音乐有着极深的渊源。目前仍活跃在民间的雄县古乐有亚古城、开口、赵岗、杜庄四家音乐会,这些音乐一直是雄县人民祝福迎祥、消遣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形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鹰爪翻子拳

翻子拳在明代称为“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翻子”。鹰爪翻子拳是八闪翻繁衍出的一个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个闪翻技法为基础,吸收“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有“鹰爪”手型特点的翻子新拳种,广泛流行于京南、保定及河北其他地区。

鹰爪翻子拳不仅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其刚猛的技击性又使它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当今很多专业擒拿套路从中多作借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派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大鼓书中最重要的分支流派,它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其中又以冀中地区为核心的流布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河北艺人马大河综合弦子书与木板大鼓两种民间艺术形式,开西河大鼓之门派。马大河弟子王振元为雄县人,其艺术风格以嗓音洪亮、气度豪迈著称,行内称之为“王派”,并自此开启了雄县“王派西河大鼓”的发展历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烧制技艺

黑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诞生于新石器时期,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它有着“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雄县黑陶是黑陶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无釉陶器。在中央工艺美院专家、书画名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雄县黑陶工艺不仅保留着千年古艺的特色,还具备了“质地细腻、古朴典雅、色如墨玉、声如钟磬”的新特征。

雄州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多次在全国工艺品展销会上荣获各种奖项,产品远销欧美、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口音乐会

同口音乐会源自雄安新区安新县同口村。相关资料显示,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铙、鈑、铛子等乐器组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的主要特征并融纳了更久远的曲目。同口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当地代代相传,沿袭不衰,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苇编

白洋淀是国内芦苇的重要产地,有“芦苇之乡,甲于河北”的说法,且以皮白质优、数量庞大而享誉全国。白洋淀苇编技艺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期白洋淀苇席就作为地方土特产上贡朝廷。

勤劳智慧的白洋淀人,在世代苇编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编织技艺,从做工到样式不断创新,用途分为炕席、囤席、包装席,从审美艺术来说,有平纹、彩纹、回纹、桌面纹、人字纹等。2009年6月,白洋淀苇编入选第三批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

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源于素有“造船之乡”称号的安新县马家寨村。马家寨造船业历史悠久,但具体始于何时,村里的老人说法不一。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白洋淀地区大造战船,操练水军,马家寨是屯军的水寨,后来军中造船技术流传至民间,造船业便在这里兴起。

据史料记载,从宋代马家寨就与造船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清朝乾隆游颐和园所乘坐的龙舟也是马家寨工匠所造。

马家寨的工匠有“三大绝技”,一是“量材使用”,木材能不能用,一看便知;二是“甩线一手准”,一般捻匠只能放直线,而马家寨的工匠能放弧线;三是“放印子”,仅凭目测就能用斧头砍出木质补丁,经打磨、固定,补得严丝合缝。

马家寨的造船技艺全国闻名,清代马家寨工匠曾为光绪皇帝造过龙舟和吊船(漕运船)。北京北海、颐和园里的画舫,电影《赤壁》里的战船、龙船,均出自马家寨工匠之手。

(责编:王红、施云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顶部

关闭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