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河北十大新聞人物出爐,雄安的他上榜

河北十大新聞人物出爐,雄安的他上榜

2021年01月06日17:35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見証平凡英雄奮斗時光

編者按:揮手告別不凡的2020,自強不息的河北人克難奮進,在這一年裡寫下不平凡的故事。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盤點2020河北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他們有的在共克時艱的日子裡,有逆行出征的豪邁,有眾志成城的堅守。

他們,有的攻堅創新,勇攀科技高峰。

他們,有的深入一線,扎根基層為了群眾過上美好生活而奮斗。

他們,有的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書寫了璀璨青春。

……

每一位新聞人物,都用自己的精神光芒,為新時代增添光彩。

無畏逆行 阻擊疫情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來。伴隨疫情蔓延,武漢告急,湖北告急!

關鍵時刻,最精銳的力量向風暴之眼馳援。河北舉全省之力,吹響馳援湖北集結號,1067名白衣戰士挺身而出,分9批馳援武漢一線﹔15名工作隊隊員連夜趕赴神農架林區一線,全方位展開對口支援。

2020年1月26日20時20分,來自10家省直醫院、13家市三級醫院的150名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登上開往武漢的列車。

1月27日,第二批﹔2月4日,第三批……2月21日,第八批﹔2月22日,第九批。

無畏身影,最美逆行。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義無反顧。

他們緊盯“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要求,以生命擔使命,不僅為打贏武漢保衛戰貢獻河北力量,也探索出了科學的“河北經驗”。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紅十字會醫院6家重症救治定點醫院,我省第一、二、七、八批醫療隊隊員是名副其實的“火線敢死隊”。

按照當時國家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結合當地重症患者差異性特征,醫療隊制定“一人一方案”重症救治方案和護理標准,建立了戰前例會、三級查房、全天候值守、重症病人包干和遠程會診等制度,採取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基礎疾病多學科聯合診療、抗病毒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等方法,為每名重症患者渡過生死難關拼盡全力。

第一批醫療隊重症救治成功率在武漢排名前三,隊長袁雅冬參加了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向全國介紹重症救治“河北經驗”。而方艙醫院病區管理的“河北模式”也在湖北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得到推廣。

第三、四、五、六、九批醫療隊分別在武漢市武昌方艙醫院、江岸方艙醫院等5家方艙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從2020年2月7日開艙收治到3月12日休艙清零,累計護理患者1341名,整建制管理患者687人,完成影像掃描1780人次,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出院零回頭、醫患零投訴”救治目標。

“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黨中央緊急部署,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其中河北對口支援神農架林區。

聞令而動,令出行隨。2020年2月11日,河北省對口支援神農架林區防治工作隊火速集結,連夜奔赴林區疫情防控一線。

一到林區,工作隊就緊密配合當地,立即投入戰斗,參與重症病例救治,圍剿查獲病毒,保障防控物資,開展醫務人員培訓、加大防控知識宣傳……全力幫助林區筑牢疫情“防護牆”。

林區缺什麼,河北就支援什麼。

優質醫療資源短缺,抽調骨干!

當地防疫物資緊缺,全力調撥!

2020年3月24日,工作隊交出合格答卷——“林區病患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圓滿完成對口支援任務。

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始終是我省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重要任務。

閻錫新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一科主任,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去年疫情突發,他被任命為我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同行稱他是“專家中的專家”。

從2020年1月23日起,在省衛健委不大的遠程會診室裡,閻錫新堅守了一百多個日夜。疫情高發階段,每天會診十幾個小時,逐個討論治療方案。

面對全新的病毒,沒有現成的路走。如何防止輕症轉重症?怎樣抑制炎症風暴?如何應對多臟器衰竭?疫魔凶猛,一個個新問題接踵而來。

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為了找到預警指標,他帶領專家組一個個患者比對,一個個指標查找,“救治容不得一絲失誤,我們隻能對出現變化的指標追著打。”

俯臥位通氣、維持液體負平衡、控制炎症風暴……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摸索中,這些方法被寫進我省診療方案。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這一次,閻錫新把排兵布陣做到了極致。

一名患者突發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當地專家組幾經努力仍未見起色。閻錫新立即調度呼吸、血液、心內等十幾位專家連夜馳援,優質資源精銳盡出。隨后,又邀請李蘭娟院士遠程會診,為救治患者提供指導。最終,患者在使用ECMO五十多天后順利脫機。

全力救治,不放過一絲希望。截至2020年6月30日,省市專家聯合會診903人次,邀請國家級專家外援24人次,從生死之門“拽”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扎根基層 傾情奉獻

在扶貧崗位上,馮強從“上愁”到“上癮”,從“迷茫”到“迷戀”,一直踐行著自己的人生格言——忠誠、為民、擔當、創新、奉獻。

2017年8月,馮強就任張家口市赤城縣扶貧辦主任一職,開始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

上任10個月,他平均每天接打電話200多個,累計行程8.6萬公裡,走遍了全縣440個行政村。誰家有小孩上學,誰家有慢性病患者,誰家有什麼困難,他都了如指掌。

在工作中,馮強總結,要想鼓起貧困群眾“錢袋子”,必須把發展產業作為群眾脫貧的主要途徑,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上。同時開發公益崗位,讓留守老弱勞動力就近就業,對特別困難戶採取各種保障措施進行兜底。

2018年初,針對全縣脫貧攻堅數據不通不精不准、檔案資料不統一等問題,他實現了對所有貧困戶檔案的常態化監管,縣級歸檔1.5萬余冊,村級歸檔3萬余冊。為了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准確真實地記錄扶貧脫貧全過程,他又建立了“精准扶貧大數據平台”,成功匯總了17個部門、300多萬條數據。

大數據應用,就像為全縣扶貧工作裝上了“導航儀”,有助於分析全縣在防返貧工作、產業就業、教育、社會兜底保障等方面的情況,為全縣謀劃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脫貧攻堅給予了有力支撐。

對馮強而言,扶貧就是他的世界。進了扶貧門,就是扶貧人。3年多來,他沒有節假日,加班加點是常態,一個滿頭黑發的“80后”小伙子熬成了鬢角斑白。馮強的微信上記錄著他最早回家的一天是21時48分。他半年沒有見到在張家口市區上學的女兒,母親手術隻去看了半個小時。

就是憑著這股子拼勁兒,馮強和他的同事們共整合了5.7億元產業項目資金,帶動28801戶貧困群眾增收﹔開發公益崗位16015個,把20611名困難人員納入兜底保障。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2020年2月底,赤城縣實現脫貧摘帽﹔6月底,全縣6102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

“以百姓心為心,以群眾事為事,‘為民’就是我的價值追求。”回想扶貧這幾年,馮強說:“我能成為脫貧攻堅這項偉大事業的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是我最大的榮幸!”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汗水和生命換來的綠色叢林,成了前南峪生態環境保護的屏障。

2020年7月17日上午,郭成志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6歲。

1966年起,郭成志成為前南峪村一名基層農村干部。他與其他村干部一起制定了20年的長遠規劃,五年墊田、五年綠化、三年治水、七年治理高標准的生態經濟溝。

最終,他帶領前南峪人,用15年時間,完成了20年規劃,建起一個以板栗為主、干鮮果樹達138400棵的干鮮果品基地,使全村8300畝荒山形成了用材林戴帽、干鮮果纏腰、小梯田抱山腳的立體開發格局。

他從不蠻干,深知科學力量之大。他先后與河北農大、河北林科院等24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挂鉤,把農業生產管理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為村裡建立一支科技大軍,培養了農民技術人員214名,28名獲中級以上職稱。

在前南峪村林果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郭成志又瞄准了工業。他北上南下跑設備、跑技術、跑貸款,請專家、學技術,先后辦起了硫酸鋇化工廠、冶煉廠等15家村辦企業,組建了企業總公司,年工業產值近億元。

2001年起,郭成志帶領村民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實施“二次創業”。一方面著手制定新的規劃藍圖,把前南峪由一般經濟模式上升到生態經濟范疇。另一方面,在建灘溝規劃了新的經濟溝建設示范園區。

這促使前南峪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三大轉變:從經濟溝建設向生態觀光旅游高效林果業轉變﹔從糧食作物種植向高效作物種植轉變﹔從高耗重污企業向干鮮果品深加工企業轉變。

2019年,前南峪的游客數量達到了40萬人次,門票收入1100多萬元,村裡還建起了和生態旅游配套的蘋果加工廠、蜂蜜加工場、板栗加工廠。每位村民每年發放福利金3400元,可郭成志從1986年兼任漿水鎮副鎮長后,村裡的工資一分錢都沒拿。

創新創造 永無止境

2020年5月15日上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備受矚目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頒給了河鋼集團首席技術官兼副總經理王新東。

“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立足之本。”緊貼海爾需求開展產品研發和服務,王新東和同事們突破一個又一個生產工藝難題,自主研發了眾多引領市場的爆款產品。

有創新,才有成長。從2014年到2019年,河鋼高端產品提升425%。從神舟五號到港珠澳大橋,從奔馳、寶馬到海爾、美的,高端客戶“朋友圈”不斷擴大,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鋼企已加速崛起。

王新東認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鋼鐵報國”永遠是鋼鐵戰線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奮斗的動力之源。多年來,王新東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項目4項,主持新工藝新技術推廣應用360余項,主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17項。

三十多年來,王新東一直在鋼鐵制造一線從事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推廣。他意識到,“鋼鐵工業流程復雜,傳統的末端治理方法很難實現綠色工藝技術的低成本開發和推廣,必須用新方法、新思路推動綠色轉型。”

沒有先例可循,王新東就帶著技術團隊,找冶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習交流,尋對策、想辦法。

在他主持推動下,河鋼唐鋼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合作,實施了鋼鐵企業低壓余熱蒸汽發電和鋼渣改性氣淬處理技術及示范項目,對鋼渣粒度控制技術、雙層流化床余熱鍋爐高效換熱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一次次推倒重來,一次次反復試驗比對。付出終有回報。他們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鋼渣氮氣氣淬與余熱回收成套技術與裝備,被列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節能減排重點推廣技術,並在全行業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踐中,王新東深刻體會到,創新同樣需要靈活的市場機制和開放的競爭環境,隻有通過內外部資源的多元配置並不斷融合,才能實現協同創新,共享共贏。

面對新一輪氫能源革命的戰略機遇,在王新東積極推動下,河鋼集團與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和東北大學聯合組建氫能技術與產業創新中心。目前,在唐山、邯鄲的兩座加氫示范站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智能時代,唯“快”不破。在具體研發中,如何加速打通從設計到交付的“最后一公裡”?

唐山高新區企業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從既有研發成果中尋找關鍵技術,充分激發團隊自主創新的活力和積極性。2020年11月24日,孫寧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這是公司2020年研發的室內防疫消毒機器人。”談起新成果,孫寧語氣中流露出一份摯愛。

2020年春節,公司接受了開發用於抗擊疫情的特種機器人的緊急任務。孫寧臨危受命,投入到室內防疫消毒機器人的研發中。

團隊將輪式巡檢機器人的激光定位導航系統作為防疫消毒機器人的“眼睛”,連接上特種機器人的通用供電模塊,新機器人便有了“心臟”。以通用平台為依托,再裝上霧化消毒系統。一個室內防疫消毒機器人的雛形在9天內誕生了。

過去5年間,孫寧團隊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將特種機器人技術逐步拓展到應急救援、礦山和石油石化等多個領域,研發出的53種特種機器人成為國內外多個領域搶險救援的“急先鋒”。

“研制第一款消防機器人像在荒原上種樹。”孫寧回憶說,沒有參照物、沒有技術經驗,公司給他們的研發時間是3個月。

面對巨大壓力,孫寧帶領團隊查閱了數百篇相關論文,詳讀了兩本有關專著。形成十幾個方案后,再不斷篩選合並,最終選定了輕量型低重心履帶懸挂式方案。

組裝環節,為了給設備減重,他們做了數百次實驗,把組裝工藝精確到每一個螺栓的安裝順序。

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首款防爆消防機器人研制成功。較之國外同等搭載每秒80升水炮類機器人產品,孫寧團隊研發的機器人重量僅為他們的一半,體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創新助力了各式各樣‘鋼鐵俠’的誕生,表象是技藝,實質在精神,永不妥協是基礎,創新突破是關鍵。未來,我們一定會在更多的危化場所實現‘機器換人’!”孫寧信心滿滿。

牢記使命 永葆初心

在最好的年華,劉戴維投入到雄安新區熱火朝天的建設中。他是千千萬萬雄安普通建設者的縮影,在他身上閃耀著的是無私奉獻的雄安精神。

2020年7月10日,住建部科技促進中心在雄安新區挂職干部劉戴維與其他13名干部,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雄安新區挂職工作。他任容城縣住建局副局長,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工作。

“幫我打個簽報”“幫我反饋意見”……逝世前的48小時,他還在與新區的同事們溝通工作。在生命的最后5天,他仍抱病堅持工作。

2020年10月12日,劉戴維發燒病倒了,在宿舍休息的他沒有停止辦公。13日上午,他叮囑室友將審核的一份建筑類產業准入文件、有關反饋征求意見稿等資料帶到單位。在病床上,劉戴維通過手機微信、電話和同事保持聯系。14日,與公共服務局的同事商討建設項目審批、竣工驗收和行政許可的銜接。15日,參與討論規范建設項目預可研需要的規劃選址意見。16日上午,對完善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提出意見……

割舍不下的雄安情,讓生命綻放得更美。在雄安新區工作99天,盡管時間不長,但劉戴維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感動了身邊很多人。雄安新區追授劉戴維同志記二等功獎勵。

劉戴維本科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建筑學專業,研究生就讀於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建筑設計專業,是地下空間規劃建設方面的高才生。

“來雄安,可以讓生命綻放得更美。”在劉戴維房間,他把白洋澱的荷葉當作書簽,把蓮蓬制作成小工藝品。

如今,雄安新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機器的轟鳴聲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劉戴維奉獻的青春和生命,是對所有雄安建設者和一個時代一項偉大事業的謳歌,必將鼓舞和激勵一代代雄安人建設這座千年之城,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無私奉獻。

同樣奮戰在一線,哪怕周六日,張岩辦公室門上也總挂著“在崗”的牌子。

別人破不了的案子,領導交到他手裡,他會嘴角微微上揚,那是一名老刑警和狡猾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前的胸有成竹。

這樣的底氣,不是一天“煉”成。

張岩從剛畢業的毛頭小伙,成為秦皇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用了30年。

張岩的辦公室,案頭常年放著各類刑偵書。打開的一本《中國刑事警察》雜志上,他在一起案件介紹上的幾處地方,著重畫了幾條線。注重學習的張岩,經常給各地的老同學打電話,都是打聽對方有什麼先進的偵破技術和方案。他甚至自學英語,隻為了能看懂最先進的刑偵用技術軟件。

2003年,秦皇島一起重大案件偵破過程中,就是張岩拍板,把當時南方已開展使用的一項先進技術運用其中,既鍛煉隊伍,也推動了案件進展。

這種敢於“嘗鮮”,在張岩30年的刑偵生涯中,屢見不鮮。

他學勘查技術,經常因對現場的不同意見,和技術人員激烈討論。他拜師全國知名測謊專家,考取了心理測試技術高級工程師証,成為秦皇島市公安系統唯一一位測謊專家。

他不停學習,希望用更少的流血犧牲去辦更多的案件。

趕上刑警支隊晚上有行動,張岩就一定得坐鎮調度。

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中,他帶領的刑警支隊在秦皇島本地打掉涉黑惡團伙13個,位列全省前列。

有涉案嫌疑人托關系說情甚至送禮,希望能被“放一馬”,張岩一概拒絕。

張岩說:放不放,唯一的准繩是法律。“人情得有,但不能壞了規矩。”張岩說,一旦開啟了交換,就關不上“蓋”了。

他“胃疼”了好幾年。因為案子一個接一個,總拖著沒去看。去年8月底,他疼得睡不著覺,熬不住了才去醫院,最終被確診為胰腺癌且已轉移。

他坦言確診病情后的恐懼,卻把化療的時間推遲了20多天,一度讓主治醫生質問他“不要命了嗎”?他卻給醫生做工作:我是一名警察,很多案件需要我回去給同事做好交接。

汗水澆灌 璀璨青春

“高老師在嗎?這道數學題我為什麼總算不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第一中學學生伊布,常常私信承德市第七中學教師高飛“求救”。

每次,高飛都會在微信上給出每一步的詳細解析。

這份跨越3000多公裡的珍貴師生友誼,是高飛兩年半援疆支教生涯收獲的碩果。

2017年2月,高飛跟隨省援疆隊伍來到巴州。懷著激動與興奮,高飛來到對口支援地點——尉犁縣第一中學。

援疆教師的到來,緩解了當時學校師資匱乏的問題,同時也帶去了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那年的高飛37歲,有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熟悉校園后,他很快發現,教學中老師講課時間多,學生自己練習和思考少。

高飛主張“先學后教”,學生先自己探究,多思考練習,通過與當地教師在教學、教研方面溝通和嘗試,幾次公開課下來,他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大家認可。

兩年半的援疆支教生涯裡,高飛錯過了自家娃的成長。援疆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家裡老二出生,自己卻不能陪伴。雖說有些遺憾,但他並不后悔,因為他還見証了這片土地上更多孩子飛揚的青春。

不僅和學生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高飛還和維吾爾族朋友結下親情。

祖麗米熱一家就是高飛的維吾爾族“親戚”。那年祖麗米熱正讀高一,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太寬裕。

“結了親就要常去看看。”高飛每月都要“走親戚”,從家裡吃的米面油、用的鍋碗瓢盆,到孩子的書包文具盒,看到家裡缺啥就帶啥,一堅持就是兩年半。

當時祖麗米熱不在高飛的班上,但他一直記挂著孩子的學習,平時在學校經常找她談心,有時候專門“開小灶”,幫她輔導數學。

2019年夏天,高飛援疆工作結束前,祖麗米熱考上了江蘇的一所大學,接到錄取通知書時,特地給高飛報喜。

“再選擇一次,我還會去援疆。”兩年半的時間,高飛教過300多名學生。他總覺得,有機會支援西部,給那裡的孩子們哪怕帶去一點點改變,讓他們做更好的自己,邁向更好的未來,一切付出都值得。

青春在奮斗中閃光。

在賽場上,張偉麗彰顯青春風採,成功衛冕。

2020年12月4日,美國格斗網站CombatPress公布了最新一期綜合格斗世界排名情況,邯鄲姑娘張偉麗依舊排名女子草量級世界第一。

2020年3月8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頂級綜合格斗冠軍賽(UFC)248站女子草量級世界冠軍衛冕戰上,作為中國首位UFC冠軍的張偉麗在打滿五個回合后,憑借2︰1的裁判判定戰勝波蘭選手喬安娜·耶德爾澤西克,成功衛冕。

UFC是目前世界上水平最高和規模最大的職業綜合格斗賽事。2019年8月,張偉麗戰勝了當時的UFC冠軍杰西卡·安德拉德,成為中國首位UFC冠軍。

1990年出生的張偉麗,12歲時進入少體校散打隊,后來進入省隊。進入省隊沒多久,她卻因為傷病被迫退役,選擇成了一名“北漂”。

張偉麗從事過多種職業,卻始終沒有放棄夢想。2013年,UFC舉辦了第一場女性比賽,張偉麗受到鼓舞,產生了打MMA(綜合格斗)比賽的念頭。

2014年她迎來第一場商業比賽前,因傷病發作,她不得不棄賽。身體恢復后,沒人相信她的實力,她隻有堅持訓練,尋找參賽的機會。

堅持終於迎來回報。在參加第一場昆侖決(職業搏擊)比賽時,張偉麗就以TKO(技術擊倒)戰勝對手。此后幾年間,她終於迎來爆發,在參加的各項格斗比賽中無一敗績。這種連勝勢頭甚至延續到她加入UFC之后。2020年,在對戰當時的冠軍安德拉德時,她僅用42秒就擊敗了對手。

“不要屈服於生活和職場中的性別偏見,正視自己的人生!”張偉麗不斷用言行鼓勵女性同胞勇敢地做自己。(趙澤眾)

(責編:張子怡、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