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貨輪停靠在黃驊港綜合港區集裝箱碼頭作業。 苑立偉攝
黃驊港煤炭下水量突破2億噸,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簽約京津產業項目166個,北京服裝服飾產業全業態轉移滄州﹔大運河非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初顯輪廓,預計2022年8月建成投用……2021年的滄州發展,河海相濟,精彩紛呈。
“2021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滄州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融入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環渤海港口群,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沿海經濟崛起帶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帶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新的突破。”滄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向輝表示。
據介紹,2021年,滄州實施了一批關乎全市發展的大事要事,打造了一批順應百姓期盼的亮點工作。當地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前行,堅持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在建設現代化經濟強市、美麗滄州中實現了良好開局。
關鍵詞1:沿海經濟
主動作為 臨港產業聚集實現“新跨越”
滿載的貨輪絡繹不絕、巨大的吊機直聳雲霄、現代化的碼頭伸向深海……年終歲尾,貨輪往來的黃驊港仍然一派繁忙。
就在2021年,這個港口有6個月煤炭裝卸量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並兩度打破單日裝船紀錄﹔面對能源保供任務,港口實行24小時值班制,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港口運營方累計爭取26艘次船舶進港。自2021年10月份以來,黃驊港累計完成煤炭保供4000余萬噸,位居我國煤炭港口第一位。
“以黃驊港為龍頭的沿海經濟,在滄州乃至河北省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華峰介紹說,圍繞發揮包括港區在內的渤海新區帶動作用、推進港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滄州市委深入思考“我們有什麼、到底缺什麼、問題是什麼、應該怎麼辦”,逐項梳理、制定方案、推動落實。
港口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投資超500億元的22個碼頭和7條鐵路專用線項目加緊建設,邯黃鐵路擴能改造、中鐵鐵路專用線如期開工。截至2021年10月底,港口完成吞吐量2.55億噸,完成集裝箱69.4萬標箱,同比增長21%,增速居全省港口首位。
臨港產業聚集實現新跨越。眼下,中海油中捷石化新材料改造升級、全拓大數據產業園等大項目好項目加速推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加速長成。截至2021年11月底,滄州渤海新區新簽約、開工和竣工億元以上項目354個、178個和76個,17個省重點項目和52個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152%和105.5%。
“港口是現代物流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推動沿海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滄州渤海新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崔永凱表示,2021年,渤海新區實行全域“飛地”政策,成立總額2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探索“基金+產業”招商機制,推動了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截至目前,滄州渤海新區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39個、總投資1386.06億元。在全球嚴峻疫情形勢下,實現了項目數量和質量逆勢增長。
關鍵詞2:協同發展
全面融入 協同發展邁出“新步伐”
強力推動沿海經濟發展,其實是,滄州創新謀求發展的一個方面。“2021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整車產銷量累計達到64萬台﹔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入駐614家北京服裝生產企業。2021年以來,滄州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滄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當地人士看來,數據最能概括滄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果。數據顯示,2021年,新簽約京津項目166個,累計承接落地京津項目644個,總投資2294.35億元﹔滄州與36家央企建立合作關系,與央企合作項目302項﹔另外,滄州179家企業與京津102家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展開產學研合作,研發成果399項,轉化成果239項。
優越的發展環境,也讓各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原來我們原料藥生產受發展空間制約,產品產量一直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從北京遷移滄州以后,投資1.46億元建設原料藥生產基地,年產量較原來擴大20倍。”孫國偉一提起企業的變化,心情就格外激動。
他是琺博進(中國)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的負責人,他說,近年來,滄州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渤海新區投資興建了生物醫藥產業園,如今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經成為北京生物醫藥企業外遷重要承接地。“不少北京的同行也願意前來投資興業。”
感受到當地發展環境變化的還有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龐宇明。“現在自駕車往返津滄十分便利,同處‘一小時經濟圈’,為雙方加強人才流動和科研成果交流創造了條件。”龐宇明說。
相關資料也表明,滄州主動融入京津的路網建設正呈現加速之勢。截至目前,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項目(滄州段)全面開工,雄滄港(定滄)、津滄城際鐵路建設已經啟幕,雄商高鐵、津維高鐵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發展環境的變化,也讓更多的人才在向滄州匯聚。就在此前滄州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上,共吸引京津冀400家重點企業到場,共提供優質崗位9623個,累計1.1萬余人次進場應聘,達成就業意向8925人次。
滄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滄州積極作為,現在新產業、新項目和各類人才正趕著“往這裡來”。
關鍵詞3:大美運河
突出特色 美麗獅城開創發展“新局面”
除了推動沿海經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現如今,“大美運河”也成了滄州創新發展的關鍵詞。據介紹,大運河是滄州的“母親河”,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滄州“三件大事”之一。
“滄州是大運河流經裡程較長的城市,全線唯一的中國大運河非遺文化公園正在這裡建設。”滄州市大運河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1年以來,滄州市實施了包含南川樓、朗吟樓項目在內的大運河沿線21項重點工程。他說,“我們以‘千裡通波,大美運河’為主題,以‘一帶(運河風光帶)、三區(城市展園區、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為空間結構,通過項目建設,努力將運河沿線打造成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高地。”
按照規劃,滄州從中心城市,到大運河沿線縣市,再擴展至全市范圍,整體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據介紹,如今,園博園、大運河非遺展示中心等設計方案已經確定,當地正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將之打造成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帶、運河生態景觀帶、全域文化旅游帶和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帶。
“為了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2021年,我們先后啟動了南川樓片區303畝土地征收、堤頂路全線35公裡征拆保障、園博園片區改造項目等,抽調500多名干部職工奮戰一線,100天就基本完成征遷工作。”滄州市運河區住建局局長梁向東表示。
據介紹,目前,非遺展示中心已完成樁基施工圖設計和管樁施工﹔大化工業遺產提升改造已完成部分建筑和管線拆除,正在進行土壤和地下水修復。
當地人說,2021年新建的百獅園、南川樓、朗吟樓等帶有濃厚運河風味、熔鑄地方特色文化的新景觀,已經成為滄州市民新的“打卡地”。如今,一幅借助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帶動滄州創新、綠色發展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