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河北省趙慶祥張志旺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

河北省趙慶祥張志旺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

2021年11月06日18:45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河北省趙慶祥張志旺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表彰活動在北京舉行,河北省有2人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分別是:全國敬業奉獻模范趙慶祥、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張志旺。鄺秀蘭、未淑雲、蘇海東、李鐵申、楊愛公、范振喜、湯寶俊(犧牲)、楊會芳等8人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全國道德模范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個類型。河北省至本屆已有18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64人獲提名獎。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明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高度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持續推出各地區各行業的先進模范人物。同時,注重發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優秀志願者等道德領域先進典型的榜樣和引領作用,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氛圍,興起了崇尚模范、關愛模范、爭當模范的時代風尚。

趙慶祥是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邢台供電分公司橋東供配電中心供電搶修一班班長,從部隊轉業22年來,堅持離軍不離黨、退伍不褪色,扎根搶修一線,參與搶修排險4萬余次、行程16萬公裡﹔傳承工匠精神,立足崗位創新,提升工效6倍以上,展現了供電員工的責任與擔當。衡水市冀州區碼頭李鎮王明庄村村民張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之后又主動照顧癱瘓在床的兄嫂,始終不離不棄、盡心盡力、無微不至,用擔當與堅守書寫了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

附:河北省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簡要事跡

趙慶祥,男,漢族,1965年12月生,中共黨員,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邢台供電分公司橋東供配電中心供電搶修一班班長。

多年來,趙慶祥始終堅持離軍不離黨、退伍不褪色,將對黨和人民的感情融入祖國電力建設中,參與搶修排險4萬余次、行程16萬公裡,用擔當書寫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至誠為公的價值追求。

忠誠履責,守護電網。自1999年轉業至國網邢台供電公司供電搶修崗位以來,趙慶祥時刻以共產黨員和軍人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日夜守衛電網安全。22年來,他始終扎根搶修一線,手機24小時開機,每年除夕夜堅守崗位,1000余次上門服務,近300次義務宣傳,幫助客戶處理用電問題上千次,練就“10分鐘”事故診斷絕活,大幅度提升搶修速度和效率。他始終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帶頭作用,2016年“7·19”邢台特大水災期間,他沖鋒在抗洪搶險最前沿,冒著觸電危險,涉水沖入地下配電室,斷開電源。

戰“疫”保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把供好電作為助力抗擊疫情的重要保障,主動承擔制定保電預案任務,僅用2天就完成全市39個防疫重點客戶“一戶一案”編制工作,確保有序應對突發狀況。組織黨員服務隊先后深入380余個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幫群眾代繳電費500余次,配送物資1000余份。助力28家企業復工復產,解決用電問題7件,展現了供電員工的責任與擔當。

苦干實干,敢於創新。多年來,趙慶祥始終堅持傳承工匠精神,干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以實干創新提升搶修效率和業務技能,爭當創新創效先鋒。1984年,作為部隊電力保障骨干人員,他參與了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轉業后,他立足崗位創新提效,研發的架空避雷器搖臂升降裝置,提升工作效率6倍以上﹔為解決邢台市首條電纜入地項目中“環網櫃相序區分”難題,趙慶祥泡在工地20多天,研制出無線核相儀,使搶修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趙慶祥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張志旺,男,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碼頭李鎮王明庄村村民。

張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患病的母親和癱瘓的兄嫂,始終不離不棄,盡心盡力,用擔當與堅守書寫了一段感人故事。

張志旺的母親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腦梗塞等多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張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細心照料患病的母親。母親因為飲食不規律,經常便秘,張志旺就用手一點一點地幫她將糞便摳出來,不嫌臟、不嫌累。2016年9月,張志旺母親哮喘病復發,一度心臟驟停,被送至重症監護室搶救。在花費了近20萬元醫療費后,他毅然賣掉自己2套房產,幾乎傾盡個人所有資產,為母治病。

1998年春天,張志旺的二哥突然中風癱瘓在床。不久,二嫂也癱瘓了。因為兄嫂無兒無女,張志旺便承擔起照顧他們的重擔。2004年,二哥彌留之際,緊握張志旺的手。張志旺說:“哥,你放心,嫂子以后的生活我來管。”張志旺說到做到,他像對待母親一樣對待嫂子,小到打掃房間、換洗衣被,大到求醫問藥、送院搶救,每一樣都親力親為,無微不至,而這一照顧就是5年。2008年4月,二嫂心臟病發作,臨終時,雖然說不出話來,但是眼睛一直看著張志旺,眼神裡滿是感激。

張志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誠信之星”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鄺秀蘭,女,漢族,1953年6月生,中共黨員,河北望都錦秀影城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鄺秀蘭30多年來初心不改,扶貧濟困,熱心公益,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悉心照顧多位孤寡老人,累計為公益事業捐款300多萬元。“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秀蘭的身影”,這是望都縣群眾對鄺秀蘭的評價。

愛心助學,教育扶貧,鄺秀蘭是300多位孩子的“媽媽”。30多年來,她盡心盡力幫扶貧困學生,義務撫養30多名孤兒、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有234個孩子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鄺秀蘭的家和她所經營的電影院,成了孩子們的快樂天堂,讓他們重獲家庭的溫暖。唇腭裂女孩付玉坤從小被父母遺棄,鄺秀蘭承擔了其所有生活學習費用﹔南陳庄村的貧困生陳園園父母早逝,鄺秀蘭負擔了其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生活費,直至參加工作。田愛偉、陳明、張婭新……30多名孤兒的名字都刻在了鄺秀蘭心中。逢年過節鄺秀蘭的手機會被電話、短信、微信“擠爆”,在天南海北讀書工作的孩子們紛紛給“媽媽”送上祝福,這是她最幸福的時候。

播撒大愛,團隊敬老,鄺秀蘭是多位孤寡老人的“閨女”。鄺秀蘭先后義務贍養了麻文軍、陳增來等10多位孤寡老人,負責他們的衣食住醫,被這些老人親切地叫作“閨女”。2018年,鄺秀蘭當選望都縣慈善協會會長,動員全縣更多力量孝老敬老,每年組織看望百歲老人,目前已發展孝老敬老志願者500多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鄺秀蘭是捐出幾百萬元的“窮人”。她生活極為儉朴,不講究吃穿,卻舍得將收入用在公益慈善事業上。城內村的聾啞人李義民孤苦伶仃,鄺秀蘭在每月僅有36元工資時,就經常從中拿出5元錢幫助他。鄺秀蘭注重對貧困婦女的扶智扶志。農村貧困離異婦女黃俊茹帶著兩個女兒生活,鄺秀蘭承擔了黃俊茹兩個孩子的全部讀書費用,先后拿出7萬元幫助她發展家庭農場。黃俊茹不但自己脫了貧,還為其他貧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她們脫貧致富,從受助者成了助人者。2020年,鄺秀蘭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組織社會各界捐款逾54萬元,個人捐款逾18萬元。

鄺秀蘭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優秀志願者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未淑雲,女,蒙古族,1952年11月生,民進會員,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住建局退休職工。

40多年來,未淑雲助人為樂,扶弱濟困,她捐資捐物累計135萬余元。在受她資助的貧困學子的心裡,她是熟悉卻不曾謀面的“未阿姨”﹔在她幫扶的貧困村村民眼裡,她是無私伸出援助之手的熱心人﹔在志願服務隊隊員眼裡,她是搶著干活的領路者……未淑雲用義無反顧的愛心善舉,溫暖了許多人,也帶動了更多人。

捐資助學顯真情。未淑雲多次幫助北戴河實驗小學學生籌集醫療費,也曾捐款資助患病無錢治療的大學生……截至目前,未淑雲資助的學生已達到100人。未淑雲資助過的學子太多了,很多人的名字她已經不記得了。她給自己設立了兩個原則:“一是我會好好教育他們要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二是我資助過的孩子參加工作后,就不要再繼續聯系,我不想成為他們的心理負擔,他們應該放下包袱,輕鬆地走好之后的人生道路。我這麼做只是想盡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

俯首甘為扶貧人。未淑雲組織社會力量對北戴河區結對幫扶的青龍縣尖山子村、白城子村、涼水河村、三撥子村進行幫扶,為村民打井、修橋修路,慰問貧困村民。從致力民心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到幫扶教育事業,給貧困學生助學支持,再到開展精神扶貧,注重和貧困戶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貧困群眾脫了貧,未淑雲自己也收獲了幸福和喜悅。

志願服務聚合力。未淑雲覺得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隻有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2011年5月,北戴河區建立了一支道德模范志願者隊伍,未淑雲被推選為隊長。10年來,未淑雲帶領著這支隊伍,在保護環境、維護秩序、關愛弱勢群體等方面默默奉獻。

抗擊疫情“及時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未淑雲主動請纓到防控一線慰問,從大年初一開始,將自己購買的3000個防護口罩和120桶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及時送到抗疫一線。她還組織購買方便面、火腿腸、奶茶等食品,慰問防控一線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醫務人員以及廣大志願者,累計捐贈價值5萬余元的防疫物資。

未淑雲榮獲全國優秀志願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愛國擁軍先進個人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蘇海東,男,漢族,1970年9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姜各庄鎮濱海村漁民。

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蘇海東不懼危險,不計報酬,用過人的智慧和勇氣避免了20多起海上險情,將60多人從死亡線上拉回。

2019年1月20日凌晨,正在家養病的蘇海東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京唐港東堤附近,兩

艘小型漁船遇險,急需救援。獲悉情況后,蘇海東二話沒說,起身驅車前往漁港,並駕船以最快速度駛向事發海域,當時海上風浪達到七八級。當蘇海東抵達時,一隻小木船已經完全沉入水下,另外一隻正在波濤中上下顛簸,兩個渾身濕透的人癱坐在甲板上瑟瑟發抖。蘇海東迅速向小船上拋纜繩,成功救下遇險者。隨后又經過4個多小時的拖拽和行駛,終於將遇險船隻帶回漁港碼頭。

類似的救援還有很多。這位從18歲就在海上漂泊的漢子,參與了20多起海上救援,營救了60多人。對於這些經歷,蘇海東甚少提及,當地村民也大多不知道。直到近年與一位到海邊採風的老作家聊起海上風險時,無意中提及了海上救援的事情,蘇海東見義勇為的義舉才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蘇海東的頭部先后接受了兩次大手術,身體狀況並不算好。但在險情面前,蘇海東堅持“生命至上”,總是義無反顧伸出援手,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同樣置之度外的還有救援所付出的高昂代價。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系數,蘇海東往往出動自家多艘大型漁船,即便不計人工費用,油耗至少也要幾千元,但在30多年海上援救過程中,蘇海東從未收過分文。對此,蘇海東表示,經濟損失可以彌補,生命來不了第二次,救人是第一職責。

蘇海東入選“河北好人”。

李鐵申,男,漢族,196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承德市審計局駕駛員。

30多年來,李鐵申4次將4人從危境中救出,2次面對持槍歹徒臨危不懼、挺身而出,不求名利、不圖回報,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譜寫了一曲弘揚社會正義的浩氣之歌。

關鍵時刻,挺身救人。2019年9月28日晚7點多,李鐵申在一家超市門前,看見一個小男孩突然跑到了正在急速駛過來的大貨車前。李鐵申冒著生命危險,迅速沖到貨車前輪,及時把小孩從車輪下搶救了出來。就在抱起小男孩的一瞬間,貨車和李鐵申擦肩而過。這不是李鐵申第一次救人,早在1989年6月20日,李鐵申就曾在秦皇島海邊救下即將被海浪吞沒的小男孩。

奮不顧身,滅火救險。2016年7月的一天,李鐵申駕車途中,發現一輛汽車著起了大火。他冒著車輛隨時爆炸的危險,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把卡在車裡的司機救了出來,並拿起車上的滅火器奮不顧身地開始滅火。大火最終被扑滅,李鐵申的臉上、身上卻多處被烈焰灼傷。

勇斗歹徒,毫不退縮。2016年2月5日21時許,李鐵申在開車途中,看到前方有兩名男子揮舞著刀棍在路邊搶劫一位大貨車司機,他立即上前與歹徒展開搏斗,由於躲閃不及大腿被刺傷,鮮血直流。李鐵申忍著疼痛一步不退,最終歹徒被迫倉皇逃跑。1998年8月,李鐵申駕車送人至深夜時,突遇持槍劫匪,他不顧個人安全,迅速調整行車路線,險些被槍擊中,最終成功擺脫劫匪,保護了車上人員的生命安全。

李鐵申榮獲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稱號。

楊愛公,男,漢族,1929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遼城鄉石門村村民。

楊愛公懷著一片赤誠之心,22歲開始上山為左權將軍守墓,並堅持為前來瞻仰將軍的人們講述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楊愛公義務守墓至今整整70年,他用一生堅守書寫了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的美德華章。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的左權將軍為掩護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壯烈犧牲。當年10月,左權將軍的靈柩安葬在涉縣石門村太行山麓的蓮花山。左權將軍安葬那天,楊愛公也在現場。他當時雖隻有13歲,但由於自己的父親和爺爺先后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當親眼看到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犧牲的左權將軍埋葬於此,他幼小的心靈激蕩不已。

1950年10月,左權將軍的遺骨移至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雖然忠骨已去,但英靈猶在,蓮花山下的烈士公墓依舊保留,每年清明節人們都會自發到這裡祭奠緬懷左權將軍。楊愛公主動請纓成為守墓人。他經常到墓區清掃垃圾,修剪雜草,一邊務農,一邊守墓,一守就是70年。

近年來,隨著楊愛公年齡逐漸增加,對左權將軍墓區的管護有些力不從心,他就讓兒子來幫忙。后來,兒子因車禍身亡,兒媳又接過了守護將軍墓的接力棒。

楊愛公不僅是義務守墓人,更是義務講解員。他帶領兒媳每年進行義務講解260余場。多年來,來此緬懷英雄、接受紅色教育的人員已突破10萬人次,英雄浩氣正在世代傳揚。

楊愛公榮登“中國好人榜”。

范振喜,男,滿族,1962年6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周台子村黨委書記。

范振喜30多年踐行對黨組織和村民的承諾,帶領村民自力更生,將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建設成為擁有固定資產逾10億元、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的富裕村,受到群眾廣泛贊譽。

先公后私,矢志為民。1987年,在許下“帶領大伙兒過上好日子”的承諾后,25歲的范振喜當選周台子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他帶領村班子下決心整頓礦點,首先說服自己兄弟將其經營的鐵礦收歸村集體,發揮示范作用。礦點整頓給當年村集體帶來相當可觀的收入,由此奠定了周台子村發展的第一塊基石。

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范振喜和村民發揮創新精神,率先進行新民居建設、率先進行土地流轉、率先進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率先進行村民素質提升。據此,周台子村建立了村庄城鎮化、產業多元化、福利制度化、養老一體化的和諧富裕新農村,創造了貧困山區建設的奇跡。

魚水情深,血肉相連。1992年秋天,范振喜考察項目時,接觸到放射性物質,患上血癌。危難之際,村民自發捐款達10多萬元。術后回村,他就像擰緊發條的鐘表,繼續為民辦事。由於多年辛苦工作,他又患上心肌梗死等多種疾病,至今每天仍需服用10多種藥物,但范振喜無怨無悔。支撐他干下去的是他對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承諾,是父老鄉親的血肉深情。

履職盡責,永葆本色。范振喜時時刻刻嚴於律己、甘於奉獻、清白做人、干淨做事。多年來,他沒讓一個家人親屬在村班子和村辦企業任職,涉及村裡的大小工程,他都不讓家人和親屬沾邊。各級組織給予他的獎勵資金,都被捐獻出去。

范振喜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基層干部、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

湯寶俊,男,漢族,1981年1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公安局墾區治安分局刑警大隊四級警長。

2021年3月24日,湯寶俊在抓捕網上在逃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不幸壯烈犧牲。湯寶俊從警16年來,始終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堅持用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律己修身、以身作則、勤奮工作,他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本色。

勇斗疑犯,不幸殉職。3月24日,唐山市曹妃甸區公安局墾區治安分局刑警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疑似網上在逃人員趙某軍在當地某理發店出現。接到舉報后,根據大隊領導指派,湯寶俊帶隊迅速出擊,實施抓捕行動。到達現場后,嫌疑人趙某軍見身份敗露,極力掙脫拒捕,湯寶俊和同事與嫌疑人英勇搏斗,並一度將其控制。在搏斗過程中,身高1.9米、體重近100公斤的趙某軍憑借身體優勢突發蠻力,將湯寶俊壓在身下。湯寶俊失去意識,嫌疑人趙某軍趁機潛逃。湯寶俊被緊急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犧牲。湯寶俊用生命踐行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嫉惡如仇,履職盡責。湯寶俊從警校畢業后進入基層派出所工作,后又調入刑警大隊。因工作原因,他長期與家人分居兩地,平均每年在家時間累計不足1個月,將滿腔熱血拋洒在公安事業上。從警以來,湯寶俊始終戰斗在派出所和刑偵一線,練就了一身勇於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參與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0余人,被稱為破案能手、追逃先鋒、反詐專家。

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當民警時,湯寶俊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轄區內群眾哪家有困難,他都主動幫忙協調解決﹔凡遇到走失兒童或老人,他都熱心救助﹔鄰裡發生口角矛盾,他會用心調停﹔企業股東鬧起糾紛,他就分析利弊促成和解。從事公安工作16年來,湯寶俊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1600多件。

湯寶俊被追授為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

楊會芳,女,漢族,1994年11月生,共青團員,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幼教特教中心教師。

楊會芳從小就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她帶著父母上學,書寫了大孝至親的感人詩篇。

楊會芳母親先天性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在她6歲時突發腦梗死,導致半身不遂。從此,在左鄰右舍幫助下,年幼的她便扛起照顧全家的重擔,開始學習給父母洗漱、做飯、喂飯、喂藥以及收拾家務。為了能讓父母生活得好一些,她一到星期天、節假日就去打零工掙錢養家。在隨后幾年中,楊會芳家裡又遭遇了不幸:母親突發心臟病,父親失明,隨后又發生腦溢血並從此癱瘓在床……楊會芳變得更加堅強。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母的病情趨於穩定。

18歲那年,楊會芳考上了大學。經過幾天深思,她決定帶著父母去上學。楊會芳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簡陋小院,每天一放學,她就騎電動車回家照顧父母,有課的話再趕回學校。她總以堅強樂觀的面孔出現在人前,從未主動跟人說起家裡的困難。在校期間,她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會芳帶著父母求學的事情被媒體報道,也因此獲得了許多幫助。2012年一家醫院主動聯系她,將其父母接到醫院的養老院免費照顧。

對於他人的幫助,楊會芳心存感恩,總是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工作后,在業余時間她經常投身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2018年楊會芳當選為河北省人大代表,積極為特殊兒童的康復和發展提出建議,貢獻自己的力量。

楊會芳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記者薛惠娟)

(責編:王紅、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