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一片初心在玉壺——深圳建設者在雄安

一片初心在玉壺——深圳建設者在雄安

2020年08月30日09:15  來源:南方網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雄縣和安新縣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

從那時開始,數以萬計的建設者來到雄安。其中,一群來自特區的逐夢者顯得尤為特別。

他們,帶著初心和使命而來,身影遍布新區城市規劃、交通建設……

他們,帶著深圳經驗而來,活躍在社區營造、綠色建筑、工業設計一線……

他們,帶著人民至上、真抓實干的共產黨人作風而來,在雄安這張白紙上寫下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圳答卷。

戰雄安,回望深圳初心

8月驕陽似火,雄安新區的建設也進入熱火朝天的季節。

從白洋澱西望,高鐵雄安站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成型﹔沿鐵路線尋向西北,近千個塔吊聳立在容東片區的天際線上,一個嶄新的城市正破繭而出……

看著這一切,趙鵬林想起了當年的深圳。

30多年前,趙鵬林來到熱火朝天建設中的深圳經濟特區。羅湖交通樞紐、深圳地鐵、西部通道、市民中心……他參與了這些年深圳幾乎所有大規模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先后擔任過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市軌道辦主任等職務。

“經歷過深圳特區早期的情況,同是白手起家,我對雄安的體會更加深一些。”今年67歲的趙鵬林最初作為公共交通方面的專家參與雄安新區前期規劃的評議工作。新區建設開始后,受河北省邀請,已經退休的他開始擔任新區管委會主任特別顧問。自打那以后,他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從市軌道辦、市地鐵公司組織起成建制的專業團隊馳援雄安建設。

“沒有人監督我們,我們也不需要監督。”趙鵬林說。在雄安,團隊大部分時間按“5+2”“白+黑”節奏開展工作。“晚上,我們不是進行工作交流、開會研究問題,就是開展政治學習。”深圳市軌道辦鐵路拓展處處長蔣群峰說。他在2018年3月來到雄安,挂職雄安新區規建局副局長。

靠著這股干勁,深圳軌道交通團隊用兩年多時間,全面推進雄安新區交通總體規劃、雄安站交通樞紐規劃建設以及本地團隊孵化等工作。他們還根據深圳經驗,為雄安設計包括小汽車申購與停放、外地車輛管理、公交補貼與價格等成套交通政策體系,成為雄安交通事業的“頂梁柱”。“在雄安,我們就做三件事情:發揮專家團隊作用,展現特區精神風貌,堅決不做表面文章。”蔣群峰表示。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樁往事。1992年,那次改變中國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曾這樣評價深圳:“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干干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支撐深圳實干的,是一顆為人民生活幸福而奮斗的初心,是一種為了追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夢想而超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一點,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

策雄安,眺望中國未來

設立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新區建設之初,總書記親自為雄安確立“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發展定位。

改革開放看深圳,21世紀看雄安。新區瞄准“高點”,特區必須“示范”。深圳與雄安,就這樣產生了天然的聯系。

2017年4月2日,姚培第一次踏上雄安的土地,此刻距離新區宣布設立僅相隔一天。

三年后,已經擔任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雄安總部負責人的她,仍對初到雄安的情景歷歷在目:“葉青院長帶我們到雄安來,她的話讓人終身難忘:不來雄安,你不知道15年后中國城市什麼樣!”

懷著對“未來之城”的建設熱忱,三年來,深圳建科院扎根雄安新區,他們在容城縣國土巷開展“綠色實踐”,一邊對老舊的巷子進行綠色微改造,一邊搞起了“伊街坊”“伊公益”等系列社區營造實踐和文化空間創設活動。有了文化,城市就有了根﹔多了綠色,城市就添上美。姚培認為:“參與雄安建設,就是共同破解未來城市發展難題。”

未來的城市長什麼樣?趙鵬林把他多年的思考和研究都帶到雄安、施展在雄安。在他看來,雄安建設有三大邏輯:大背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關鍵是破解“大城市病”。這不僅是雄安的課題,也是包括深圳在內所有中國城市必須回答的時代考題。

“我去洛杉磯,16車道大馬路依然堵車。”作為雄安新區交通規劃的“操盤手”,趙鵬林制定出“8090”指標: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這個標准高於深圳,高於世界任何一個城市。

為此,深圳團隊經過和鐵道總公司、北京大興機場和沿線各地的溝通,對初期規劃進行了修改:在雄安站建設中,布局火車、地鐵、公交和城市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推動建設R1線,讓北京大興機場快線延伸到雄安,實行隨到隨走的地鐵化運行。未來,雄安的地鐵可以開進北京,直接和首都地鐵網連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群共同生長奠定堅實基礎。

展望雄安未來,趙鵬林還有更大想法:走進每個社區、每戶家庭,收集他們常走的路線,以此為基礎制定公交線路和票價。到那時,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和市民訂立綠色公約,為每家每戶提供最快捷、最便宜的出行方案。

特區人,結下新區情

2020年,封昌紅當選深圳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同時,她在雄安的二次創業也走過3個年頭。“我想以設計的力量,打造一座有遠見的城市。”她說。

2019年,封昌紅帶著團隊傾力打造了“我來雄安了”廣場,成為所有“雄漂”一代的誓言與榮耀之地。“將深圳乃至全球的設計資源和發展經驗輸入河北,把引領未來的設計定在雄安,通過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金蘆葦工業設計獎能夠讓雄安產業和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她說。

如今,在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裡,封昌紅團隊已經與當地深度融合在一起。“一開始以為是短期出差,還會為豆腐腦是咸的還是甜的而爭論,結果就這樣扎下根來。”團隊成員王紅說。

這是很多來自特區建設者的共鳴。

40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來到深圳,托舉起這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一夜崛起之城”。

今天,來自特區的建設者來到雄安。“回饋、反哺”,是他們口中最常提到的詞語。

“我們在雄安的任務,就是一邊學習,一邊回饋40年來全國人民對深圳的幫助。”趙鵬林對記者強調。

“雄安是建科院來奉獻、回饋的地方。”姚培說,“在經濟層面,公司沒打算在雄安賺錢。連續三年,包括實驗室設備、實驗社區專項研究等,我們把最好的資源投入雄安。”

活躍在田間地頭的,還有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工程師們。蔣群峰告訴記者:“我們在租住的院子裡種蔬菜,周末就到鄉親們家裡去,聽聽他們對新區建設和規劃的想法。”

特區人和新區人水乳交融,仿佛一首生動優美的田園詩。特區的精神和風貌,逐漸滲入燕趙大地中。王紅常提到一個細節:剛開始,當地司機聽到工業設計,就覺得是“忽悠”。現在他們說,你們搞的設計展“確實好看”。

特區的黨員先鋒,也在雄安城鄉留下紅色印記。2018年,深圳建科院同容城縣白塔村黨支部成立聯合黨支部,開展聯合黨建及黨群共建活動。他們開展村居牆體繪畫,邀請50多個家庭共同參與,孩子們在壁畫上簽下名字,露出燦爛的笑容。

以人民為中心,這是特區建設者們的初心。他們把這個初心帶到雄安,他們過硬的政治本領、專業素養和實干品格,也深深印刻在這片土地上。建設讓人民幸福的新時代城市樣板,深圳力量、特區精神永不缺席。

從深圳到雄安,時代在進步,地點在變化,奮斗的初心卻一直在建設者的激情和汗水中砥礪生輝。

(責編:李雪晴、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