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雄安:“黑科技”“村規民約”齊發力 白洋澱水質質變好百姓生活美了

雄安:“黑科技”“村規民約”齊發力 白洋澱水質質變好百姓生活美了

2020年08月17日18:49  來源:人民雄安網

人民網雄安8月17日電 (胡宇濃)農村污水成澆灌噴泉“利器”、臭水溝變景觀帶、村道上10米1個垃圾桶……近日,記者走進雄安新區安新縣王家寨村,雄縣七間房鄉、鄚州鎮等地,看到白洋澱澱中村、澱邊村越來越美,村民們能休閑遛彎的“景點”越來越多。

治理前的雄縣支干渠。中鐵二十二局供圖

雄安新區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是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為實現這一目標,自設立以來,雄安新區就全力打好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通過白洋澱澱中村、澱邊村農村環境治理,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管控,加快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以及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等系列措施,使白洋澱水質繼2019年達到十年來最好水平后,今年又有明顯提升。

如今的雄縣古州村溝渠綠草如茵。胡宇濃/攝

據統計,今年1-6月,白洋澱水質同比好轉,湖心區斷面平均水質為IV類(去年同期為IV類),其中2月、4月為III類﹔南劉庄斷面平均水質為IV類(去年同期為V類),其中3月、4月為III類。

“垃圾溝”變身鮮花遍地的景觀帶

仲夏時節,雄安新區雄縣鄚州鎮古州村裡的溝渠綠意成蔭,溝渠兩側開滿了各色小花兒,盛開的荷花立在水面上,仿佛一副寫意畫,吸引著周邊村民騎著自行車來這裡游覽休憩,觀景賞花。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裡還是垃圾遍地、臭味熏天。

如今的雄縣古州村溝渠鮮花遍地。胡宇濃/攝

雄安雄縣鄭州鎮、苟各庄鎮、七間房鄉有32條支干渠,總長度約151.7km。這些溝渠開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主要用於白洋澱截滲治鹼及排除農田瀝澇、引水灌溉。近年來,它們成為周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和垃圾傾倒的主要場所,部分支干渠垃圾積存嚴重,水體發黑發臭,嚴重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

為還村民一個自然、優美的生活環境,2019年雄縣開始了支干渠治理工程,通過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垃圾清撈、黑臭水體治理、底泥治理與生態修復等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如今各處溝渠已成為了鳥兒們的棲息地。“現在我們都愛往這走,遛彎或者開車經過的時候看著花花草草,別提多舒服了。”古州村村民趙先生對如今的溝渠環境很滿意。

據了解,支干渠治理工程於2020年4月30日完工,7月11日完成驗收,進入維護期,共計清理垃圾4.02萬立方米,綠化47.3萬平方米,水面清理320萬平方米,不僅改善了支干渠周邊“臟、亂、差”現象的同時,也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白洋澱下游流域的水環境質量。

“黑科技”讓生活污水有處可去

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要讓環境回歸自然,更要從源頭上遏制污染。雄安新區提出,要努力確保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澱,那澱中、澱邊村的生活污水怎麼辦?

安新縣王家寨主島污水處理“花園”與噴泉相融合。安新縣供圖

為摸索出適合農村的污水治理模式,安新縣不少村加入白洋澱農村污水治理先行試點,各村通過“一村一策”的模式收集污水、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安新縣安新鎮王家寨四周環水,碼頭廣場上有一處噴泉景觀,四周種滿了綠植,為村民提供了日常休閑的新去處。令人想不到的是,噴泉用水就全部來自於處理后的污水。據介紹,經過處理設備“洗禮”的水通過噴泉,進入旁邊的潛流濕地,濕地景觀的填料區中種有千屈菜、菖蒲、香蒲、水蔥等挺水植物,能進一步有效吸收祛除水中的有害物質。

安新縣圈頭鄉邵庄子村與景觀融合的淨水梯田。安新縣供圖

此外,處理后的“污水”,還可供廁所沖洗、綠化澆灌、揚塵治理等使用。目前,這種將淨化污水系統與景觀相融合的模式已經在安新縣多個村試點運行。

垃圾桶10米1個,從“不敢”隨處扔垃圾“不想”隨處扔

“環境好了,我們住著也開心。”正在倒垃圾的王奶奶說起澱邊村的生態環境治理,露出了笑容,“垃圾可不能再隨便亂扔了。”

干淨整潔的雄縣村道,垃圾桶隨處可見。胡宇濃/攝

路過雄縣的村道時,記者注意到,每隔大約10米就能見到垃圾桶,村民們也會自覺地將垃圾倒入垃圾桶,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丟棄物。雄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全縣各村的生活垃圾均可實現日清日結,村民不用再為扔垃圾犯難,村道上每天都是干干淨淨的。

村裡環境的改善,得益於村民環保意識的提高。為幫助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雄縣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環境“民約”,將村民的思想從“不敢”亂扔垃圾循序漸進地變為“不想”亂扔。同時,上崗生態巡查員,對損害生態環境的問題進行及時妥善處置,以保持生態環境衛生,為村民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

如今,新區的綠植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好,白洋澱的水也越來越清,一個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雄安正一步步從規劃變成現實。

(責編:竇薇、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