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雄安新区“无废淀泊”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雄安新区“无废淀泊”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杨华龙、任俊洁

2023年09月02日09:51  来源:人民雄安网

安新县端村镇东淀头村融入“无废”理念,积极打造“无废+旅游”乡村示范,倡导村民将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积囤,并安排专门岗位进行转运,为村民增收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发生在这个白洋淀水村的生活场景,正是雄安新区着力打造的“无废+”乡村的生动示范。

雄安新区是我国首批“11+5”“无废城市”试点地区之一,而白洋淀“无废淀泊”建设则是打造“无废雄安”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统筹固体废物管理与淀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

目前,雄安新区面向“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目标,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白洋淀风光。人民网 杨华龙摄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科介绍,雄安新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无废淀泊’建设,一是以白洋淀景区为中心,推进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创新固体废物治理模式;二是以芦苇处置利用为引领,探索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三是以“无废细胞”创建为抓手,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开发“一票通游”线上智慧购票系统等多个数字化系统,白洋淀景区电子门票使用率超90%。同时,景区全面应用“无废游船”,将1328艘旅游船舶燃油全部替换为燃气等清洁能源,大大促进节能减排。

拓宽芦苇综合利用途径,雄安新区打造以芦苇元素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以建筑屋面主材的形态出现在改造后的白洋淀码头;创新采用芦苇为基料,栽培榆黄蘑等品种,产生的菌糠一方面可用于栽培适宜的食用菌种类,另一方面可直接用于生产有机肥;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芦苇基产品,将芦苇秸秆直接破碎得到芦苇纤维和不同粒径芦苇粉,可用作填充材料、生物炭的原材料、生物降解餐盒外包装材料、可降解吸管等。

在安新县赵北口镇下张庄村,村“两委”干部创新思路,组织村民利用废旧自行车等废弃物打造了200余米“七彩小栅栏”,316户居民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整洁,利用穿线管、空心砖等废弃物打造小花坛、小菜园,还吸引不少游人打卡。

刘科表示,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推进白洋淀“无废淀泊”建设,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监督管理水平,为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责编:任俊洁、刘师豪)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顶部

关闭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