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才

不再“學非所用” 雄安職教讓專業長在產業鏈上

北京市豐台區職業中心學校雄安分校。雄安新區教育局供圖

  人民網雄安11月19日電 (記者王紅)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動漫與游戲設計、物聯網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近年來,雄安新區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核心路徑,聚焦“5+6”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適應新區產業布局和未來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支撐”,為新區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雄安新區自設立之初便肩負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的使命。2017年以來,在河北省教育廳支持下,雄安與京津兩地開啟職業教育合作,從早期“送課派師”的幫扶支援,逐步邁向“輸出標准、共建體系”的機制共建新階段。

敞開大門,讓青年學子逐夢未來

11月11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街頭,一群年輕人前往雄才大廈咨詢人才政策。 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敞開大門,讓青年學子逐夢未來 ——“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動觀察 11月11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街頭,一群年輕人前往雄才大廈咨詢人才政策。 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年“首都高校雄安行”首場集中交流活動舉行。首都高校師生代表來到雄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了解產業園運營情況。

168家單位發布人才需求超5200個 第七屆雄安新區人才智力交流大會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人民網 於雪晴攝

  人民網雄安11月16日電 (於雪晴)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七屆雄安新區人才智力交流大會上,《2025年雄安新區人才需求目錄》正式發布,有168家京津冀及雄安新區的優質用人單位參會引才,人才需求超5200個。 啟動儀式現場。人民網 於雪晴攝 本屆大會以“雄聚天下英才 共建未來之城”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

“北京院士專家雄安行”活動舉辦

DSC07639_副本

  人民網雄安11月4日電 (記者李雪晴)近日,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主辦的“北京院士專家雄安行”活動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城鎮化與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長岳清瑞和來自北京教育醫療、財政稅收、旅游文化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19名高層次專家人才齊聚雄安,為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獻智獻策獻力。 活動現場。

2025年京津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雄安新區開幕

8N8A0132_副本

  人民網雄安10月31日電 (記者李雪晴、實習生金童)10月30日,“數字京津冀 賦能未來城”2025年京津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開幕活動在雄安會展中心舉行。 活動現場。實習生 金童攝 本屆大賽由河北省總工會牽頭,聯合北京市總工會、天津市總工會共同主辦,以“數字京津冀 賦能未來城”為主題,設置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數據安全管理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3個賽項,共有620多名職工參加了省級層面的選拔角逐,90名數字精英脫穎而出晉級此次決賽。

雄安新區首屆交叉人才AI創新營在雄安科創中心開班

10月13日,雄安新區首屆交叉人才AI創新營開班儀式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辦。

  10月13日,雄安新區首屆交叉人才AI創新營(以下簡稱“創新營”)開班儀式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辦。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姚期智院士通過視頻形式致辭。 10月13日,雄安新區首屆交叉人才AI創新營開班儀式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辦。

“00后”圖書館館員荊玉文:青春追夢在雄安

d42d6b1abce26e1afab86eade37f79b5

  幾天前,雄安圖書館正式開館,作為少兒閱讀區館員的荊玉文,迎來了真正意義的“上崗”。 “我的入職時間是8月份,開館前的1個多月主要是做崗前培訓、熟悉館內環境以及准備開館的相關工作。”荊玉文說,“那段時間每天都排得滿滿當當,就是為了能給廣大雄安居民良好的閱讀體驗,大家伙都很期待開館那一天。

值班堅守 奮斗有我

  雄安新區 值班堅守 奮斗有我 10月1日,雄安新區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節日氛圍。 早上7時30分,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創新有限公司黨建工作部職工王舒,早早來到位於雄安空天信息大廈七層的單位辦公區,這個假期他是主動要求留守崗位的。 王舒所在的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29日,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設立的二級公司。

第23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雄安新區分會開幕,達成4類項目簽約

  人民網雄安9月10日電 (記者劉師豪)9月9日,第23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雄安新區分會(以下簡稱“雄安分會場”)在雄安新區開幕,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68名外國專家和京津冀三地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單位的200多名代表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供圖 雄安分會場舉辦期間,達成了平台合作、外國院士合作、外國專業人才合作、冀貨出海合作等4類項目簽約,圍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三大領域開展了項目發布。

雄安,新起點、共成長

   隨著雄安新區拔節生長,這片熱土上活躍著越來越多的“雄安新人”:有眷戀故土、投身家鄉建設的本地人,也有懷揣熱忱、遠道而來的“追夢人”。他們或許是科研人員、學校教師,或許是生態守護者、工程建設者,他們用平

1 2 3 下一頁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