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人民日报系说雄安 政策
解读 聚焦京津冀 直播访谈 新雄安人
文化 生态 雄图 智库
一个“窗口”,连通三地。 登录河北省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一窗通”平台,上传材料,仅15分钟,北京中启标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怡明就完成了公司迁往石家庄的准迁申请,两天后拿到新的营业执照。 公司迁移,原先要“两地申请、多次往返”,如今“一地申请、只跑一次”。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邓剑洋)记者从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14亿。 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受益人口持续增加,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障率达90%以上。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河北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八成以上是南水。
加快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创业热土 ——雄安新区“聚要素之年”发展观察 2024年是河北雄安新区确定的“聚要素之年”。这一年,首批疏解央企中国星网进驻办公,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紧锣密鼓装修;中试基地、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项目扩建稳步推进;梅卡曼德机器人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 积厚成势,未来之城日新月异。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本报雄安2月6日电 (记者张志锋)5日,雄安新区举行今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动员活动,这批集中开工项目共70个,项目多、体量大、覆盖面广。今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计划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 雄安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批开工项目有4个特点:紧紧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一切工作服务疏解、配套疏解、支撑疏解,推进重点疏解项目落地提质提速,统筹做好金融岛站周边一体化开发等疏解配套设施建设。
本报雄安2月5日电 (记者张腾扬)雄安新区大力推进足球场建设,截至2024年底,足球场数量达246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量达1.91个,远超“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相关方案提出的达到0.9个的任务指标。 2024年,雄安新区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49人,足球教练员总数达322人;雄安新区开设足球课的中小学总数达235所,覆盖13.9万名学生,重点推动校园联赛、城市联赛,同时引进国家级以上赛事、京津冀区域赛事,共举办足球赛事活动1100余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6日 10 版)。
人民网雄安1月31日电 (记者刘师豪)1月30日(正月初二)上午7时许,天刚蒙蒙亮,雄安国贸中心项目三工区的总工张洪坤便驾车来到了项目施工现场,准备进行巡检工作。 “春节期间项目不停工,我们每天都要组织两次巡检,目前留在工地的工人大概有160人,主要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水电管线预埋等工作。等再过几天,进场工人会陆续多起来。
人民网雄安1月19日电 (记者刘师豪)1月18日,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未来城的雄安AI科技大厦正式启用。目前,人民幼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健康港湾——从容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经易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海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完成意向入驻签约。 雄安AI科技大厦外景。
数据来源:财政部 制图:汪哲平 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等介绍了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成效等相关情况。 财政政策加力显效,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2024年,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力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廖岷表示。
邓雅文在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实现“上台阶” 雄安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要点梳理 人民网雄安1月3日电 (记者刘师豪)1月2日,雄安新区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安排2025年工作任务。记者对会议要点进行了总结梳理。 会议现场。
人民网雄安1月3日电 (记者刘师豪)1月2日,雄安新区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安排2025年工作任务。记者对会议要点进行了总结梳理。 会议现场。
微信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