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疏解提速 發展增效

2025年11月28日09:1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疏解提速 發展增效

航拍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中化大廈。(本報資料片)李東宇攝

北京援建的“交鑰匙”工程之一——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劉光昱攝

北京援建的“交鑰匙”工程之一——雄安宣武醫院。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供圖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要扎實推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項任務落實”“要繼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增強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內生動力”。

“十四五”期間,雄安新區牢牢牽住“牛鼻子”,聚焦承接疏解、服務疏解、配套疏解,積極構建有利於增強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的制度體系,產業和創新要素聚集的條件逐步完善。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超400家,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作用持續顯現。

聚人氣、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作用持續顯現

10月9日上午,隨著五星紅旗在中國華能總部大樓和中國中化總部大樓前緩緩升起,首批疏解的兩家央企正式遷駐雄安。目前,兩家企業的入駐員工已在新辦公場地有序開展工作。

“中國中化深刻認識到此次遷駐雄安,對公司發展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是公司全面融入國家戰略大局、深度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關鍵一步。”中國中化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國中化將充分發揮自身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綠色轉型等領域的優勢,與雄安新區同頻共進、共生共榮。

扎實推動承接疏解各項任務落實,雄安新區搭建“指揮部+管委會+工作專班+綜合服務中心”的承接疏解工作機制,壓茬推進標志性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加快建設,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5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已明確選址用地。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加快推進主體結構施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醫學中心(雄安院區)開工建設,阜外醫院、整形外科醫院、廣安門醫院雄安院區已明確選址用地。

中國星網穩定運營,中國中化、中國華能正式入駐,中國礦產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已封頂,中國大唐、中國華電、中國誠通、中國農業發展集團4家央企已完成選址供地。國家電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所屬的30家二三級子公司完成遷址注冊。

10月16日下午,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棗趣園”內,一場特殊的交接儀式正在舉行:6名六年級學生從首屆守護古樹志願隊隊員的手中接過了志願者卡牌,正式成為新一屆守護古樹志願隊隊員。

他們要守護的兩棵古樹都是棗樹,樹齡分別為200年、300年,來自曾經的容城縣平王鄉昝村。村子拆遷建設時,學校主動接收了這兩棵古樹,希望那些隨父母疏解而來的學生們,了解扎根雄安,感受一方鄉愁。

和雄安史家胡同小學一起,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雄安北海幼兒園、雄安宣武醫院被統稱為“三校一院”,是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重點項目,如今已平穩運行兩年,帶動了雄安新區公共服務水平的大幅提升。

9月24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第一組團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當天,校區第二組團項目最后三個標段同步開工,一座北科人的“夢想校園”正加速從藍圖走向現實。

走進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北部,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正在加緊建設。通過建設雄安校區,相關高校辦學空間大大拓展,形成京雄“一校兩區”發展格局,借力雄安新區建設全球人才和科技創新高地。

這些高校附近,大學城配套項目一期、二期工程正有序推進,項目涵蓋住宅、商業、辦公樓、公服配套設施等,將為高校師生提供配套服務。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開發面積覆蓋近215平方公裡,總建筑面積達5800萬平方米,5304棟樓宇拔地而起。集中疏解承接區域、支撐服務疏解產業配套區域、安置居住服務區域三個層面片區融合發展、互相促進,綜合承載、要素集聚、自我發展三個能力不斷增強,一座現代化城市拔節生長、蓬勃發展。

給政策、優服務,讓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下、發展好

9月14日,雄安新區金茂府項目搖號選房現場,購房的群眾驚喜地發現:住房管理中心將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窗口“搬”到現場,實現“搖號選房—公積金提取—網簽備案—公積金貸款”全流程一站式辦理。

職工選定房源后,可當場辦理首付款提取、網簽備案及貸款申請,真正實現“選房即辦、一次辦結”,為每名職工減少跑腿3次以上。

跨省市遷移涉及環節多、耗時長,曾讓不少疏解企業擔憂。而來到雄安后,企業辦事人員的普遍感受是“順暢、高效”!

原來,雄安新區出台《企業跨省市遷移“1+N”行動方案》,圍繞遷移過程中涉及的企業登記、涉稅業務、公章備案、公積金、社保參保登記及銀行開戶6個環節,定制化推出“一件事”經辦、“簡易化”速辦、“分節點”協辦,實現“一鍵遷移”和“無感暢辦”。

“新區相關政府部門在企業遷移籌備期就主動介入,提前列出材料清單,安排專人跟蹤服務,從提交申請到拿到新的營業執照,僅用了1個工作日。”昆侖數智(雄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監李棟介紹。

雄安新區健全“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協調服務工作機制,建立服務疏解單位雙周協調會制度,及時高效解決疏解單位各類訴求,為疏解單位提供注冊、供地、審批、建設“一條龍”“一站式”綜合服務,保障疏解單位有序落地,疏解項目加快建設。

8月21日午后,四輛大巴緩緩停靠在雄安安居華望城項目門前。當天,新區首批疏解央企之一——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疏解員工全面入住雄安。

為確保此次入住高效有序,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聯合旗下河北雄安保障房安居工程有限公司提前制定專項方案,組織百余名志願者提供全流程保障服務。“打開房門的那一刻,真是驚喜。”一名入住員工說,廚房的抽油煙機、燃氣灶都是全新的,“拎包入住”真方便。

“目前,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整體搬遷疏解單位,多數以租房方式解決員工的居住問題。”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房屋租賃管理組組長田壯介紹,雄安新區已為首批疏解央企提供超1500套高品質租賃住房。新區建立起“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新型住房制度,健全“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住房供應體系,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實行“租售同權”。

完善疏解配套政策體系,雄安新區聚焦“三個不低於”,落實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持續完善新區用地、住房、戶籍、人才、教育、醫療衛生、社保、醫保、金融、企業創新發展等10個方面疏解配套實施方案,深入推進京雄同城化,實現京雄醫保目錄無縫銜接,住房公積金繳存標准與北京同步,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年金“自動加入”機制,疏解人員子女回京就讀、參加中高考無障礙,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新區還開通“@雄安—疏解訴辦”H5平台,設置12345服務疏解專線,“全天候”為疏解單位及人員提供線上服務﹔針對疏解央企實施京雄通勤“白名單+通行証”制度,“一企一案”為中化、華能等入駐央企提供公交服務保障﹔設立疏解服務專區、開辟疏解單位綠色通道、主動上門高效能為疏解央企提供周到服務。今年以來,新區各級各部門共為央企協調解決注冊登記、購房、子女入學、員工落戶、申報建筑施工企業資質等各類問題100余項。

抓頭部、強鏈條,聚鏈成群增強吸引疏解內生動力

10月9日上午10時,中國華能、中國中化正式遷駐雄安。“中國華能來到雄安,是空間的轉移,更是業務的升級。希望與新區同頻共振,把理想變成現實。”中國華能員工王鑫表示,“將充分利用雄安的政策優勢,在綠色低碳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此次中國華能和中國中化在雄安落地扎根,將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向雄安新區集聚,促進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速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10月10日,位於雄安高新區的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期,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創新有限公司3300平方米的科研實驗中心正在加緊建設。“目前,我們正同步推進實驗室屋頂防爆改造、抗爆板安裝和地坪漆施工,計劃年底投入使用。”現場項目負責人呂振濤介紹。

該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29日,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設立的二級公司。“從成立之初的18個人到現在80名員工,公司這兩年在雄安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公司黨建工作部職工王舒介紹,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成立綠色與智慧能源技術聯合研究院,打造全產業鏈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平台,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各級重大科研項目幾十項。

增強吸引疏解內生動力,雄安新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這個根本,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依托疏解央企打造創新鏈條。

日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集團”)子公司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成功競得雄安新區啟動區總部區3宗地,用於建設國家電投集團雄安基地項目。該項目旨在打造面向全國的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創新及產業基地、促進新型電力系統用戶側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專業化平台。

國家電投集團雄安基地摘牌,標志著又一能源類央企創新業務板塊市場化疏解至雄安新區,將與已進駐的其他能源類央企共同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當前,雄安新區已落地中核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電網、中國華能、中國大唐等能源類央企總部、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初步形成了“央企總部+研發基地+配套企業”的協同發展格局。下一步,雄安新區將繼續支持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全力打造能源產業高地。

近日,洞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帶著最新研發的產品參加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雄安新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大會。該公司今年落戶雄安人工智能產業園,從事數據交易和數據開發。

“雄安在規劃之初就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嵌入城市基因。這種全場景、高協同的智慧城市藍圖,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洞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姚明介紹。

始終把人工智能作為新區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雄安新區以垂直大模型和行業應用為重點方向,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場景賦能3個維度,加快聚集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要素,目前已落地雄安百信、雄芯科技、眼神科技、穩准智能、梅卡曼德等60余家企業,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鏈式疏解、集群式疏解的出現,正在持續夯實雄安的產業根基。新區以中國星網為龍頭,成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打造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加速構建空天地一體、通導遙融合、寬窄帶結合的空天產業體系﹔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為基礎發展人工智能,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AI科技大廈、中試基地、綜合實訓基地4個平台建設運營﹔以增材制造為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下一步,我們將以承接疏解帶動產業發展、引領科技創新、加速要素集聚、促進區域協同,以體制機制改革引領現代化城市建設,推動標志性疏解項目加快落地,招引更多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和創新業務板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集聚高端高新產業和創新資源,有序推進向城市管理體制轉變,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努力推動雄安新區‘十五五’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工信科技數據局局長王彥偉表示。(解麗達)

(責編:張曉博、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