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創新之光照亮未來之城

2025年11月26日08:59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之光照亮未來之城

首屆火炬論壇亮相雄安新區

創新之光照亮未來之城

近日,首顆“雄安造”衛星在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下線。圖為公司產線。本報記者 曹 錚攝

11月6日至7日,首屆火炬論壇在雄安新區舉辦。圖為嘉賓在論壇上進行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初冬的雄安大地,處處洋溢著火熱的科創熱情。11月6日至7日,首屆火炬論壇在雄安新區舉辦。本屆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題,介紹火炬服務和成果,研討高新技術發展,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來自政產學研用等各方的代表齊聚雄安,攜手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新路徑。

8年多來,雄安新區著力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在這片熱土上,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創新“主陣地”加速崛起、良好的科創生態加速構建……未來之城蓬勃的創新活力,受到與會代表紛紛點贊,也讓他們心向往之。

創新的“火炬”,已經在未來之城燃起。

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創新型產業集群是高新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全國現有193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過5.2萬家,為產業轉型升級作出巨大貢獻。”在首屆火炬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杰通過一系列數據,指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性。

雄安新區自設立以來,便高度重視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搭建平台、吸引龍頭、延鏈補鏈、完善生態……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等創新型產業集群快速形成。

10月22日,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衛星智能制造中試基地正式落成,首顆“雄安造”衛星——“雄安一號”下線。這則消息一經發布,便迅速引起廣泛關注。通過“雄安一號”衛星,社會各界不僅看到雄安的科創實力,更感受到這座城市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的澎湃動能。

逐夢空天,聚鏈成群。2024年10月,中國星網正式遷駐雄安新區,點亮雄安空天信息產業鏈條上的“主星”,吸引包括藍箭鴻擎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眾多企業紛紛落地。

2024年11月6日,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在雄安揭牌成立。聯盟匯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重點央企,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以及航天宏圖、銀河航天等民營企業,形成含金量十足的創新組織。

目前,雄安已構建起完整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空天信息領域集聚企業60余家,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在RISC-V這一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中日益重要的領域,雄安也前瞻布局,吸引芯昇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產業鏈重點企業落戶。

走進芯昇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顆RISC-V內核超級SIM芯片、RISC-V內核IoT-NTN衛星通信芯片等一系列創新成果令人矚目。

“我們車間每年的芯片出貨量逾億顆。”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科創部總監馬玉杰介紹,該企業在持續創新的同時,還攜手中國工商銀行、雄安集團數城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超級SIM卡,推動“一卡走天下”的便捷生活成為現實。

龍頭引領、全鏈協同、深度創新,雄安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展現出蓬勃生機。

創新“主陣地”加速崛起

嶄新整潔的道路,拔地而起的樓宇,智能化的生產車間,繁忙的研發實驗室……11月17日,來到雄安高新區核心區,濃郁的科技氣息扑面而來。

高新區是改革的“橋頭堡”和創新的“主陣地”。自2024年5月揭牌運行以來,雄安高新區這個以雄安高鐵站為中心的站產城融合區,迅速煥發出勃勃生機:高端高新資源快速集聚,日均注冊2家企業,衛星、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領域一批重要科創成果涌現……

“我們調研了國內許多高新區,發現園區間同質化現象日益突出。”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在首屆火炬論壇上表示,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打造高新區的“升級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促進高新區產業能級躍升,從大而全的產業聚集轉向高精尖新的產業集群,聚焦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

雄安高新區正在打造“升級版”。在產業能級躍升上,雄安高新區摒棄大而全思路,聚焦空天信息、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制造、新材料、現代服務業,構建“1+3”現代化產業體系。

比如,在空天信息領域,雄安高新區依托中國星網、航天科技等龍頭企業,加快導入一批空天領域企業資源,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成果轉化,推進一批空天信息應用場景項目,打造空天信息創新應用產業化基地﹔在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制造領域,雄安高新區充分發揮疏解資源帶動作用,在醫工交叉、細胞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打造和開放一批創新應用場景,通過加強產醫融合促進生物產業發展,促進一批優質企業落地。

“升級版”帶來強動力。產業能級躍升,讓新質生產力的種子在雄安高新區沃土中加速生根、成長。

值得關注的是,在首屆火炬論壇上,雄安高新區與上海高新區、南京高新區、無錫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多家高新區建立對口協作長效機制,未來將開展產業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通過建立對口協作長效機制,我們將與伙伴們共同梳理各自的產業圖譜與企業資源,尋找並構建跨區域的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同時把沉睡的、分散的科創資源有效盤活,激發更大的創新效能。”雄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迪說。

良好科創生態加速構建

良好的科創生態,是企業持續迸發創新活力的根基與活水。

8年多來,雄安新區持續圍繞企業需求打造良好的科創生態,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的主角。

在政策支持方面,雄安專門出台《關於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對企業創新給予大力度支持。比如,對符合條件的初次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給予40萬元補助﹔對認定(備案)為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對新區企業成功申報國家級重大研發項目或省級以上創新平台的,新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按照實際獲得專項經費1︰1配套資金支持……這些有力舉措持續點燃企業的科創熱情。

在人才引育方面,雄安制定並實施“雄才十六條”,對高端高新產業領域技術研發等特聘崗位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給予“特崗特薪”待遇,經認定后每年按年薪的50%—100%給予獎勵﹔鼓勵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來雄安工作,入職后5年內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碩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發放生活補貼……真金白銀的補貼為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在平台載體方面,雄安打造了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等眾多載體平台,構建從技術研發到中試制造再到交易轉化的完整體系,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生態,既幫助企業提升了科技研發效率,又創造了落地應用場景和合作對接機會。

政策如陽光雨露般滋養,人才似活水清泉般匯聚,平台若參天大樹般繁茂。良好科創生態加速形成,為企業取得一項又一項科技碩果持續賦能。

“這次來到雄安參會和調研,我感覺雄安在科技創新上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政府部門引領。”西湖大學講席教授許田說,雄安構建的良好科創生態,如同肥沃的土壤,讓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

以產業為基,點亮科技的蒼穹﹔以高地為峰,匯聚協同突破的星火﹔以生態為壤,滋養智慧與夢想的種子。火炬已燃,未來已來。雄安,這座活力無限的創新之城,正在描繪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卷。(見習記者康曉博)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