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完成投資工作量超萬億元 雄安“亮”出“十四五”成績單
人民網雄安11月14日電 (劉師豪、於雪晴)今天,“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雄安專場)在雄安新區舉辦。發布會上,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雄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波介紹,“十四五”時期,雄安新區每年保持2000億元投資規模,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1%,累計完成投資工作量超10000億元,實現了拉框架、顯雛形、展五新、聚要素、上台階目標任務。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劉師豪攝
高質量疏解達到預期效果
首批疏解的中國星網、中國華能、中國中化總部入駐運營,中國礦產總部主體結構封頂,4所高校、2家醫院全面建設﹔第二批疏解項目有序開工﹔400多家央企分支機構、4000多家北京來源企業落地雄安。
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地見效,278項京雄“同城化”政務服務應用場景全面落地,疏解對象的創新創業環境、居住生活環境、薪酬待遇水平不低於北京。
大規模建設保持強勁態勢
雄安新區總開發面積覆蓋近215平方公裡,53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入廊管線超1000公裡。啟動區、昝崗片區和東西軸線、京雄快線等加快建設,容東、容西、雄東片區繁榮發展。
“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全面形成,“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加快推進。打造了商務服務中心、國貿中心等一批體現“雄安質量”的標杆項目。編制“好房子”標准,發布地方標准123項。數字城市運行體系基本形成。
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雄安高新區、科創中心、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產業平台、主題樓宇、孵化載體建成運營。
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數字科技、金融科技、綠色能源6大產業聚集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加快形成。
未來之城場景匯、系列“雄安行”活動和雄才十六條政策疊加效應明顯。
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形成
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21個部門、4個片區管委會挂牌運行,大部門、扁平化、精簡高效的行政體制全面實施。
區劃代碼、冀X牌照、郵政編碼落地使用。“兩級管理、三級服務”“一支隊伍管執法”治理格局和“公益類+經營類”城市分類運營模式加快形成。
文體旅事業高質量發展,體育中心、圖書館正式營業,荷花澱派文學館開館運營,“雄安”APP上線運營,雄安日均輿論熱度穩定在2億以上。
累計建成林蔭停車位2427個、足球場322個、直飲水點150處。
採用委托運營、授權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雄安集團打造“新型城市運營服務商”。
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建立體制機制新高地
明確12個方面175項改革任務,以項目化、工程化、系統化思路推進落實,形成一整套覆蓋城市規劃、建設、土地、投融資、國資、社保、人才、公服、住房、管理、運營等方面具有雄安特色的體制機制。
堅持“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零障礙辦好每件事”,深化審批制度改革,“一會三函”審批時限壓縮至12天,施工許可審辦壓縮至2天。
建立推行“上門幫、馬上辦、即時結”管家制度,促進項目“拿地即開工”。
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自貿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開放平台入駐企業成倍增長。
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建設卓有成效
深入實施清淤疏浚、百澱連通、退耕還澱、科學補水、嚴密防洪“五大工程”,成功應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白洋澱澱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標准。
棲息野生鳥類296種,較設立前增加90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一度被認為在中國絕跡的彩鹮等落戶白洋澱。
森林覆蓋率由設立前的11%提升至35.1%,城市公園體系逐步成形,“3公裡進森林、1公裡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處處是游園”成為現實。
和美鄉村建設深入推進,“三清一綠”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高星級綠色建筑佔比、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改善提升
平穩有序安置16.9萬回遷群眾,實現村民向市民的轉變。累計建成高品質市場化住房6.26萬套,實現現房銷售、職住平衡,所見即所得、交房即驗房。
深入實施就業、創業、產業、物業“四業並舉”,增加群眾工資性、投資性、財產性、轉移性“四項收入”,用好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用地“三塊地”,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05所,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疏解高校附中牽頭集團化辦學,雄安宣武醫院運營良好,80家養老服務設施、15家衛生服務站、75個兒童友好實踐基地、19個青年夜校投入運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