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幸福空間”,讓心理更健康

10月9日,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龔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幸福空間”的VR單車運動空間,社區居民正戴著VR眼鏡鍛煉。 本報見習記者 郝金鈺攝
你心目中的幸福是什麼模樣?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龔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幸福空間”,探尋一處備受居民青睞的心理療愈場所。
這個“幸福空間”由容東管委會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共同打造,目的是幫助回遷居民更好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緩解他們因生活變化產生的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是新區首個社區級心理服務場所。
“幸福空間”由積極心理測量空間、VR運動積極心理空間、認知訓練空間、感恩牆空間、幸福充電站空間、兒童心理關愛空間、老年心理關愛空間、睡眠空間八個功能區組成,各個區域功能相互關聯,共同為居民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服務體系。
“對著鏡頭笑一笑,身份注冊信息馬上完成!”中午時分,居民袁金花來到“幸福空間”,站在門口的情緒動線一體機前,AI人臉識別技術一下就捕捉到了她的笑容,同時完成她的身份識別注冊信息。有了這個注冊信息,安裝在“幸福空間”內的32個人臉識別攝像頭就能精准記錄下她在各個區域內體驗時的表情和感受狀態,進而進行情緒解析。
VR運動積極心理空間充滿科技感與活力。袁金花戴好VR眼鏡,騎上動感單車,車上的心率監測器實時顯示數據,眼前則是“黃山之巔”的虛擬美景。“現在每周都來騎兩次,既能鍛煉身體,還能‘雲旅游’,心情都變好了!”她笑著說。
兒童心理關愛空間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兒童天地。雄安容和金源小學三年級學生任赫洋正在玩注意力訓練游戲,桌上擺放著“長頸鹿”玩偶,牆上貼著以漫畫形式呈現的心理學知識。“就是要讓孩子在玩中認識自我,也讓家長在陪伴中感受幸福。”容城縣春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理事長崔光澤介紹。
“隨著雄安新區建設的推進,大量居民回遷至容東片區。新環境、新生活帶來的不僅是便利,也有部分居民因環境變化,產生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龔庄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艷介紹,為幫助居民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他們打造了這個“幸福空間”,系統會給每位體驗者提供一份“幸福小建議”。
開放至今,已有超2000人次來“幸福空間”體驗。“接下來,我們還會利用這個空間多搞些活動,比如老年茶話會、青少年抗逆力訓練營等,進一步豐富大家的體驗。”張艷說。(見習記者郝金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