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打造全齡友好新樣本
兒童友好 青年發展 老年幸福
未來之城打造全齡友好新樣本

10月20日上午,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二樓,來自朝暉幼兒園的老師杜若楠給小朋友們上早教課。

10月20日,雄安新區啟動區文華社區的年輕人在社區合伙人共享空間開展青年文化娛樂活動。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劉光昱攝
晨光中,孩子們在社區裡歡快地玩耍,清脆的笑聲回蕩在嶄新的街巷﹔陽光裡,青年人揮洒才智,將夢想放飛在廣闊的天空﹔夕陽下,老年人在養老驛站下棋唱歌,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從“一塊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8年多來,雄安新區不僅創造了城市建設奇跡,更將全齡友好理念深深融入城市基因。出台全齡友好政策文件,構建現代化教育、醫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75個兒童友好實踐基地、19個青年夜校、78家養老機構……未來之城對每個年齡段的居民都真誠相待,打造嶄新的全齡友好樣本。
呵護童心,托舉明日希望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舉起來……”10月20日上午,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二樓,來自朝暉幼兒園的老師杜若楠正帶著4個兩歲多的小朋友上早教課,小朋友們開心地玩著手指游戲。
在雙文社區,像這樣的幼兒早教課每周都有。社區還組織開設少兒書法、少兒武術等課程和活動,涵蓋從幼兒到初高中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和青少年。
“我們社區有700多名兒童,佔社區總人口的比例為13%。”雙文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艷介紹,他們全力建設兒童友好社區,依托轄區主干路建設了具有白洋澱元素的兒童友好街區,打造了路演台、小劇場等﹔建設享趣智匯館、航天科普館等主題場館,並在小區內打造兒童友好主題長廊,充分滿足兒童的各類活動需求。
“社區裡有完善的學習和娛樂設施,有豐富的課程活動,孩子過得開心,我們家長也非常快樂。”雙文社區居民宋鳳杰說。
像雙文社區這樣的兒童友好社區,在雄安新區還有許多。自設立以來,雄安新區便高度重視兒童友好,大力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孩子們打造充滿愛與關懷的溫馨家園。
今年“六一”兒童節,雄安新區為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兒童友好公益踐學地圖。這張地圖涵蓋社科教育、文化藝術、運動健康、生態體驗等六大領域80個點位。從智慧能源“雙碳”研究實驗室到南文營社區博物館,從悅容書院到容東綜合運動館……地圖中的每一個點位都充分考慮兒童的需求與興趣,力求為兒童打造一個充滿趣味、寓教於樂的成長環境。
“地圖上的點位,能讓孩子學習知識、開闊視野、收獲成長。”如今,利用周末時間帶著孩子打卡地圖上的點位,成為容東居民劉健一家的日常。
從“一米視角”出發,雄安新區還持續打造兒童友好場景:容西慢行生活環學徑路,通過人車分流、塑膠鋪裝與全方位監控,打造兒童安全步行通道﹔雄安體育中心開設青少年體能訓練標准化課程,促進兒童體質提升﹔中央綠谷公園打造自然步道、生態觀測站等場景,引導兒童在探索中認知生命科學、樹立環保理念……
一系列創新舉措的實施和友好場景的打造,不僅為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了繽紛色彩,更在呵護中托舉起他們的希望與明天。
成就青年,增強城市活力
今年國慶節前夕,北京科技大學研三學生牛健來到雄安新區研學。正式開放的雄安圖書館、科創氣息濃厚的雄安中關村產業園、火熱建設中的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研學路上的每一個點位,都讓這個24歲的青年對未來之城充滿向往。
讓他更加暖心的,是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驛站設施完備、環境優良,我住了兩天,體驗非常棒。”牛健說,人才驛站是雄安送給青年學子的第一份“見面禮”,讓他感受到這座城市對青年的友好。
目前,雄安的青年人才驛站有15家,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在校生及畢業2年內尚未就業的畢業生,為他們來雄安參加求職應聘考試、創新創業賽事、研學游學等提供免費住宿。驛站配備智能家電、共享辦公空間和24小時管家服務,形成拎包入住的標准化服務體系,成為青年學子逐夢雄安的起點。
求職研學有免費入住的驛站,扎根雄安則有價格實惠的好房子。
雄安堅持“租購並舉”,在新建片區市場化項目住房中配置不低於30%的“隻租不售”型住房,同時推出“租購同權”政策,租房者在子女入學、居住証辦理、積分落戶等方面的權益能得到有效保障。青年人來到雄安,不用擔心“住房貴、住房難”,可以輕鬆實現“長租即長住、長住即安家”。
“我租的是兩室一廳的房子,每個月房租僅1000多元。”在一家疏解企業工作的江曼說,實惠且穩定的住房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
“下班了,打球去!”10月13日傍晚,容西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背著羽毛球拍的年輕人三五成群相約而來,在運動場內釋放青春活力。
為豐富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雄安著力打造青年夜校、職工夜校等,茶道、瑜伽、烘焙、舞蹈、吉他……精彩的課程為青年人學習新知識、結識新朋友、享受新生活提供了平台。
不僅能暢享美好生活,在雄安,青年人還可以參與社區治理,真正成為城市主人翁。
位於啟動區的文華社區是一個年輕社區,居民中的青年人高達75%。該社區構建了自治合伙人、商企合伙人、法治合伙人、物業合伙人、專業合伙人及社群合伙人“六位一體”的合伙人矩陣,邀請青年人成為合伙人,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比如,社區成立“Young帆起航”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引導青年參與垃圾分類、助老扶幼等活動﹔培育普法主理人、桌游社主理人、環保項目主理人等,開展普法宣講、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豐富青年人的生活。
“在我們社區,青年群體完成了從社區陌生人到熟絡參與者、從被動服務對象到主動治理伙伴的身份轉變,實現了青年與社區的雙向奔赴。”文華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雪說。
樂享晚年,感受幸福美好
“好球啊老張,再來一局!”10月10日,位於賢溪社區的容西第一養老驛站,63歲的居民王國鬆與球友張林進行乒乓球對決,兩人你來我往,在汗水與歡笑聲中享受著運動的樂趣。
下棋、唱歌、跳舞、繪畫……1600平方米的容西第一養老驛站裡,歡笑聲不絕於耳。驛站會結合節日和老年人的需求,定期舉辦手工制作、愛心理發、健康講座、老年生日會等活動,還推出生活照料、呼叫服務、心理慰藉、人文關懷等8類服務項目。
雄安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裡”,積極推進建設組團級養老院、社區級養老照料中心、街坊級養老驛站三個層級的養老服務設施。在新建片區,目前已建設53處養老服務設施,包含11處養老照料中心、42處養老驛站,充分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科技,也在為養老賦能。
10月10日,走進雄安頤養·智慧養老展示館(以下簡稱“展示館”),一批養老新科技讓記者眼前一亮:能夠實現遠程醫療和專家問診的智能系統﹔能夠控制燈光、窗帘的AI語音助手﹔既能保護老人隱私,又能在老人跌倒時自動發送警報的“火柴人攝像頭系統”……這些創新科技讓智慧養老成為可觸可感的現實。
69歲的回遷居民蔡春菊站在一款名為AI健盾的智能產品前進行體檢。她掃碼啟動系統后,直視大屏幕,僅用1分鐘左右便完成了血壓、心率、血氧、情緒等多項檢測。“我家離展示館不遠,我經常來這兒檢測身體,非常方便。”她說。
不僅守護老年人健康,展示館還通過組織活動、開設課程等舉措,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展示館館長凌霄介紹,他們組織老年人成立了書畫、戲曲、舞蹈、紅色電影等多個興趣小組,還邀請專業人員講授養老普法、適老換新、防范詐騙等課程。“這些活動和課程為老年人搭建了一個新的社交舞台,讓他們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凌霄說。
8年多來,雄安新區以“全齡友好”為標尺,精心丈量並持續構建從童年到晚年的全齡幸福,譜寫居民幸福的新樂章。(見習記者康曉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