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雄安,新起點、共成長

——一名幼兒園教師的雄安故事

人民網記者 劉師豪 李兆民
2025年09月10日10:28 | 來源:人民雄安網
小字號

隨著雄安新區拔節生長,這片熱土上活躍著越來越多的“雄安新人”:有眷戀故土、投身家鄉建設的本地人,也有懷揣熱忱、遠道而來的“追夢人”。他們或許是科研人員、學校教師,或許是生態守護者、工程建設者,他們用平凡堅守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人民日報社河北分社、人民網推出“雄安新人”系列報道,旨在透過個體視角,記錄雄安建設發展中的“新”力量,讓更多的人看見雄安的溫度,也激勵更多人與雄安這座新城共成長、同奮進。

在我國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新一期“雄安新人”帶來的是雄安文德幼兒園教師鄧雅靜的自述。

2024年7月份,我正式入職雄安文德幼兒園,這也是我“扎根”雄安新區的開始。

2017年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北漂”,在北京市海澱區的一家公立幼兒園一待就是7年,還擔任過幾年的班主任。

鄧雅靜正在陪同幼兒園小班孩子午餐。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幼兒教師這份工作,不僅讓我有機會陪伴孩子們成長,更讓我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和美好。耐心、細心和愛心,是指引我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准則。

之所以選擇從北京來雄安,一方面原因在於雄安是一座新城,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另一方面,我就是河北人,在雄安工作也有種“回家”的感覺。

雄安文德幼兒園開園也隻有一年,我跟幼兒園可以說是“共成長”的。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孩子,僅憑在北京積累的工作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健康打底、科學賦能”是文德幼兒園的課程體系,結合雄安科技之城、未來之城的定位,幼兒園設計了幼兒編程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觸高科技元素。

鄧雅靜同孩子們一起進行戶外活動。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今年上半年,幼兒園的老師們親自動手制作了玩具“編程測量機器人”。隨著機器人“朋友”的加入,孩子們從教室裡走到戶外,他們操作著機器人用編程視角測量校園的各個角落。

此外,幼兒園按照奧爾夫教學法開設音樂課程,通過音樂游戲和活動,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開設的戲劇課程鼓勵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和即興表演,增強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閱讀課程則通過豐富的圖書資源和閱讀活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

工作之余,我也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在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逛一逛,尤其是雄安郊野公園,有很多可以遛娃的游樂場,孩子特別喜歡。

與北京不同的是,雄安新區能讓我感受到更多的輕鬆和愉悅,居住條件好,通勤時間短,配套設施全。我已經拿到了雄才卡,正准備把戶口遷過來。

在雄安新區這片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我們將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知識和樂趣的學習環境,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在雄安生根發芽。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