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雄安新區聚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

2025年08月29日08:5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雄安新區聚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

2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企業集聚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聚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

近日,無人機航拍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 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中國星網作為首家遷駐雄安新區的疏解央企,帶動60余家空天信息企業落戶﹔AI+機器人“獨角獸”梅卡曼德落戶雄安,以此為基地將更多創新成果推廣到全球市場﹔雄安新區3家企業入選國家數據局2025年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在數據要素創新領域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在雄安這片沃土,數字經濟的種子正不斷生根發芽,結出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

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和核心驅動力,其不斷迭代更新,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是雄安新區確定的“5+6”產業發展方向之一。記者從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獲悉,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集聚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的2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企業。這些企業以創新為引擎,形成技術突破、產業協同、深度賦能的“雄安模式”,並有效帶動上下游要素資源的集聚,形成蓬勃發展的創新集群,助力雄安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

8月13日,記者走進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華輝”),辦公區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中核集團一張網態勢分析”。“作為中國核建的數字化支撐單位,我們構建了‘一張網’系統,將集團所有管理終端納入這張‘網’中,遇到風險自動感知預警,並配備全套解決方案。”中核華輝總經理助理許晨光介紹,遷入雄安后,公司將充分發揮在能源產業信息化、數字化及網絡安全技術方面的服務能力,深度融入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

從首次接觸到決定整體搬遷到雄安,中核華輝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許晨光說,在遷入雄安的過程中,新區相關部門為公司提供了優惠政策申請、注冊手續代辦、投資基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務,還幫助企業牽線搭橋,拓展了清華大學等一系列新客戶。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今年5月中核華輝整體遷入雄安並成功舉辦生態大會后,其產業及生態合作伙伴紛紛表達出對雄安新區極高的關注度和入駐意願。

而在眾多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從硬件制造到軟件開發,從核心技術研發到多元場景應用,雄安新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條加速完善、日臻成熟。

8月14日,走進芯昇科技公司的展廳,眾多創新成果超乎想象:全球首顆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內核超級SIM芯片、RISC-V內核IoT-NTN衛星通信芯片、RISC-V內核LTE-Cat1蜂窩通信芯片……一顆顆黑色的“技術結晶”突破芯片設計領域的瓶頸問題,提升了芯片產業的技術自主能力。

“我們車間每年出貨量有上億顆。”芯昇科技戰略科創部總監馬玉杰說,公司生產的安全芯片、通信芯片、計算芯片可廣泛應用在移動通信、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領域,為各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內核動力。

像芯昇科技一樣,200多家重點企業圍繞國家戰略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為千行百業深度賦能。

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構建的城市級數字孿生底座,不僅智算算力規模達到600PFlops,而且實現了城市運行數據的實時匯集與智能分析。

中國大唐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依托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為風電、光伏、水電、火電等電力企業提供覆蓋設備監測、能效優化、智能運維的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

聯通雄安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聚合中國聯通資源打造的格物Unilink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

與此同時,200余家企業密切開展協同創新,形成活力十足的技術創新集群。

今年6月10日,雄安新區數字科技產業聯盟成立,匯聚雄安集團數城公司、星網數科、工銀科技等30余家龍頭企業及投融資企業,覆蓋技術研發、場景應用、資本服務全鏈條。“聯盟構建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有助於打通行業壁壘,整合優化產業鏈資源,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政務服務處負責人郝利軍說。

聯盟賦能,協同走深。芯昇科技與中國工商銀行、雄安集團數城公司等企業協同創新打造的超級SIM卡,不僅可以和數字人民幣創新融合,還集成數字身份証、數字車鑰匙、數字門禁等多種功能,“一卡走天下”,手機成為數字生活的“萬能鑰匙”。

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也正圍繞自主可控產業鏈,重點突破芯片、服務器、基礎軟件等短板﹔圍繞全自主可控的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共同探索創新場景﹔圍繞多維構建鴻蒙生態鏈,加大創新合作……企業間協同創新的深入開展,形成了創新集群,讓創新從“單打獨斗”升級為“系統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集群的形成,正在為雄安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意義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撐。”郝利軍介紹,接下來將圍繞企業需求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促使創新集群更加繁榮,以更強的數字經濟動能助力未來之城高質量建設發展。(見習記者康曉博)

(責編:張曉博、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