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開展“大走訪”解決疏解發展難題

雄安新區開展“大走訪”解決疏解發展難題
干部下沉到一線 項目推進實打實
近日,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菜鳥集團正式簽約,全球電商物流巨頭在雄安的跨境保稅倉項目落地,成為新區開放型經濟的一個標志性項目。
據介紹,從首次洽談到最終簽約,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商務投促局、雄安海關等單位組成項目專班,實行“周周看、家家到”工作法,連續15周密切跟蹤服務企業,最終促成項目順利落地。
今年以來,雄安新區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下沉到一線,常態化開展“大走訪”,堅持對重大項目、疏解對象和經營主體開展“周周看、家家到”活動,協調解決疏解發展難題900余個。
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干部郝夢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大走訪”中了解到的企業訴求:中礦金石實業公司對“雙盲”評審政策理解不深,大唐集團置業公司困擾於遠程異地評標系統適配,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急需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專業指導……
了解情況后,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干部帶著相關政策匯編,10次進入中礦金石、大唐置業等企業,詳解“雙盲評審”、遠程異地評標新政。新區創新實施的“交易政策宣講員、招標業務輔導員、營商環境監督員”機制,助力22家疏解企業順利完成招投標流程優化,項目招標前期准備時間平均壓縮15天到20天。
“之前辦理稅務遷移還需京雄兩地跑,如今從北京遷出以后,線上向雄安稅務部門提交信息,即時就可以辦理接入。”華能集團財務部相關人員說,今年4月,雄安新區稅務局給他們介紹了“稅務遷移預檢”創新功能,遷移時間從平均15天縮短至3天,遷移過程實現全流程網辦。
把“辦公桌”搬到基層一線,現場解決難題。在第五組團大學城建設現場,220千伏高壓線路切改工程曾讓項目方憂心忡忡。原計劃87小時的停電時間,經過雄安新區改發局與國網雄安供電公司組織專家23次現場論証,最終優化至12小時,減少施工延誤損失超千萬元,更保障了周邊3個居民區正常用電。
將常態化的走訪轉化為長效化的創新機制。建設和交通管理局首創“建設工程施工許可”制度,實現四所高校雄安校區等疏解項目順利開工建設﹔黨群工作部牽頭構建“四步三到位”模式,黨員干部主動送政策送服務,疏解單位按需“點單”,責任單位高效辦結,牽頭部門跟蹤評效﹔啟動區管委會實行“一統籌、兩扎口、三機制”項目管理模式,高效協同解決各類問題61項。(見習記者郝金鈺 記者劉光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