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動態走訪轉為常態機制

項目建設現場的工棚裡,政策解讀聲穿透機械的轟鳴﹔疏解企業的辦公室裡,服務專班現場破解難題﹔回遷戶的新居門前,干部俯身傾聽百姓心聲……在雄安新區,“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訪活動持續深入,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蔚然成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一陣風”式的調研和走訪,只是流於形式,往往導致問題解決浮於表面、決策數據失真,最終削弱城市治理效能。而雄安新區的“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訪活動通過建章立制,將動態走訪轉為常態機制,讓調研走訪深入到城市建設發展的各個角落。
將動態走訪轉為常態機制,有效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和精准度。動態走訪往往依賴臨時動員,容易導致問題積壓或反饋滯后。而雄安新區不僅常態化推進“大走訪”“周周看、家家到”,而且建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高效工作閉環,對走訪中收集的意見建議建立問題台賬,明確責任單位與解決時限,在一線走訪中找准問題、弄清症結,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與精准度。
將動態走訪轉為常態機制,有助於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在常態化開展“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訪過程中,雄安新區黨員干部把“辦公桌”搬到群眾家門口,在一線實踐中不斷錘煉過硬工作作風,以務實擔當、勤勉敬業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雄安集團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近期組織年輕干部實地回訪星網數科、梅卡曼德、鴻擎科技等11家企業,深入了解企業投后需求,細致溝通企業運營狀況及所需支持事項,成功協助兩家企業對接新區政務資源,推動一家企業獲得后續融資,幫助兩家企業獲得銀行金融支持,切實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將動態走訪轉為常態機制,有效推動了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化。動態走訪由於時間不定、深度不夠,收集到的信息碎片化,難以收到更大的成效。雄安新區常態化推進“周周看、家家到”,並建立“走訪—落實—反饋—提升”機制,將走訪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梳理和系統總結,找到解決問題的共性方案,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化。雄安新區綜合執法部門通過大走訪,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進一步完善了執法事項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對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清單中的26個領域2930項執法事項進行實時更新。制度創新舉措提高了管理效率,營造了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腳步丈量民情,制度釋放效能。常態化的走訪機制,正持續為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注入發展動能。(康曉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