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周周看、家家到”,叩門問需解難題

2025年08月13日09:1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周周看、家家到”,叩門問需解難題

雄安新區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大走訪活動

“周周看、家家到”,叩門問需解難題

近日航拍的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期及建設中的二期、三期項目。 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近日,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中礦金石實業有限公司,問需求、解難題。 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供圖

行走雄安,塔吊林立間,建設熱潮奔涌﹔承接疏解中,服務暖流不斷。

在雄安新區,持續開展的“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訪活動已成為一把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新區黨員干部的腳步,密集落在項目工地、企業車間、田間地頭,在一次次叩門問需、一場場現場辦公中,疏通堵點、化解難點,將“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零障礙辦好每件事”的承諾,落實到高標准高質量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裡。

服務下沉:從“等上門”到“送上門”

“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出去都是辦法。”這句在雄安干部中口口相傳的話,道出了“周周看、家家到”工作法的精髓——把辦公桌搬到一線,讓問題發現在源頭、解決在萌芽。

在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啟動區管委會的干部們一頭扎進了工地現場。在一線走訪調研中,他們發現總部區目前正處於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項目多、體量大,點多、線長、面廣,由於工作時序不同、建設主體有別等原因,片區項目容易發生設計施工交叉、施工界面影響,以及道路、供熱、供電、供氣等市政設施配套建設協調問題。

發現問題后,啟動區管委會將前置服務清單化,主動對接中化、華能等疏解項目需求,堅持上門服務、靠前服務、常態服務、定制服務,及時編制土地一級開發建議清單、周邊規劃市政配套條件清單、市政配套設計條件清單、周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時序清單等四大對接服務清單,提前預判60多處建設風險,及時提供技術方案校核,提前做出解決方案,確保“落地就能開工,建成就能投用”。

“三校”項目(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雄安北海幼兒園)是北京市支援新區的重點公共服務工程。雄安集團交通公司在調研“三校”區域公交服務成效時發現,教職工及學生的住所相對分散,學生群體覆蓋全年齡段少年兒童,公交出行需求多樣且分散,而常規公交服務受限於職能定位、公交車數量、長期運營成本等,無法充分滿足“三校”差異化需求。

雄安集團交通公司通過主動上門與“三校”管理部門研討溝通,探索實施通學定制公交新模式:根據乘車需求,設計定制化公交線路,為分散的乘車需求提供“點對點”通學保障﹔配置能同時滿足窄路、高速公路等“三校”周邊路況要求的車輛,專線接送“三校”教職工及學生上下學。同時,定制公交隨需而變。比如,針對冬季和夏季公交乘車需求量大、乘車點增多,新學年“三校”學生入學、升學,以及啟動區不斷增加的居民入住小區等變化因素,容暢公交公司按需靈活調整通學定制公交線路和站點,及時保障動態變化的乘車需求。

一年來,雄安集團交通公司已為“三校”開通4條通學定制公交,展現了新區國企貼心服務、積極創新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不僅送服務,更送政策、送溫暖。啟動區管委會將各級政策梳理集成冊,黨員業務骨干主動“送上門”解讀﹔黨群工作部聯合多部門在建設工地打造30余個配備圖書角、飲水機、應急藥箱的“暖心驛站”﹔營商環境局的干部們則主動當好“三員”——惠企政策宣講員、招投標業務輔導員、營商環境監督員,深入企業講解“雙盲”評審等政策,現場辦公疏通保証金平台互通等堵點。

創新破局:在攻堅克難中尋找“雄安方案”

創新,是雄安與生俱來的基因,更是“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訪中淬煉出的解題法寶。

疏解落地無小事,樁樁件件考驗著服務的智慧和改革的勇氣。面對難題,雄安干部以創新思維破冰前行,鍛造出一個又一個獨具特色的“雄安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急需報審總體規劃方案,但審批部委要求環評批復作為前置要件。難題在於:校區尚處於總體規劃階段,實驗室設置、排污節點等細節未定,環評深度要求難以滿足。

“三說三不說”的解決思路應運而生——說落位不說細節,說確定不說未定,說整體不說局部。在工作中,雄安新區相關職能部門大膽創新突破:明確項目選址起步區第一組團,符合生態紅線、准入清單及區域環評正面清單,從環保角度原則同意選址和總規方案﹔未定內容單獨強調,分階段辦理。這一創新既解了高校燃眉之急,又守住了合規底線,為后續疏解單位遇到類似問題蹚出了新路。

保障性租賃住房配租同樣考驗智慧。疏解單位約200名員工亟待入住,卻面臨人員不確定、房源不明朗、軟裝時間極短、資產移交不成熟四大難題。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會同保障房公司、疏解單位成立“直接負責人小組”,三方負責人24小時在線溝通,3個月召開協調會30余次。他們將復雜問題剖析為17項具體事項清單,在多方訴求中尋找“最大公約數”,短時間內裝配好200余套“拎包入住”房屋,保障疏解單位員工喜遷新居。

創新服務的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菜鳥跨境保稅倉項目落地雄安綜保區,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創新採用“試點先行—規模拓展”雙階段模式,專班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最終促成項目簽約,為外向型經濟注入新動能﹔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定期深入施工現場,檢查工程質量和安全情況,及時記錄並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征遷、技術難題等,全力推動京雄高速二期主體建設,構建高效便捷的區域交通體系﹔為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啟動區管委會聯動首批疏解高校、協和醫院國家醫學中心雄安院區,成立疏解高校醫院指揮部聯合黨委,保障重點項目高質高效建設。

心系疏解:讓疏解單位和人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一定要為疏解企業服務好!”這朴素的心聲,引導雄安干部下沉到一線。服務疏解單位,不僅要解決眼前事,更要著眼長遠,讓疏解單位和人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雄安集團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對接全球AI機器人獨角獸企業梅卡曼德時,敏銳捕捉到其在資金、業務、人才、辦公等多方面的疑慮。他們主動赴京拜訪,會同科學園管委會、城市發展公司、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等相關單位創新構建“服務、資本、場景”賦能機制:通過服務賦能提供政策、空間、生活一站式支持﹔通過場景賦能將新區規劃與企業需求結合,提供應用場景﹔通過資本賦能聯動創投機構提供資金和上市通道支持。最終,雄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投資1億元,梅卡曼德總部成功落戶雄安中關村科技園。

服務更在細微處見溫度。疏解單位入駐后,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新訴求浮現。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牽頭開展“疏解服務到家”活動,將訴辦座談會、健康講座、免費義診、文旅咨詢搬進企業。針對疏解單位提出的保障房對接、子女入學、優化消費券等13項訴求,職能部門現場回應,會后迅速建立清單銷號機制,10項訴求快速辦結,其余取得實質進展。

黨建引領匯聚服務合力。新區企事業和兩新組織綜合黨委召開高質量黨建服務疏解發展座談會,50余家單位參加,疏解單位提出的31條需求被照單全收。目前均已辦結。在啟動區、東西軸線、第五組團等重點片區,建立政企聯合黨委和項目一線黨支部,推動新區建設到哪裡、黨的組織和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從送政策上門到資本賦能,從創新環評到保障安居,雄安干部用腳步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用行動詮釋著承諾。

疏解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中國星網總部遷駐、大批央企子公司和市場化項目落地……當干部進一步沉下去,發展質量便會更高更好。(記者曹錚、見習記者郝金鈺)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