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雄安綠茵場上,機器人秀“腳法”

2025年08月12日08:4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雄安綠茵場上,機器人秀“腳法”

8月9日晚,雄安體育中心體育館,清華大學“火神隊”和沈陽城市學院“藍鯨隊”正在進行比賽。本報見習記者 李 暢攝

機器人組隊踢足球賽,你看過嗎?

8月9日晚,雄安體育中心體育館內,隨著裁判機啟動鍵按下,六個身高1.2米的雙足機器人瞬間啟動,圍繞足球展開逼搶、防守、射門……這場既沒教練指揮也無需遙控的比賽並非電影場景,而是“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機器人AI足球賽”現場。

沒遙控器,那機器人靠什麼操控?

記者在現場發現,本次參賽雙方清華大學“火神隊”和沈陽城市學院“藍鯨隊”的選手們看似輕鬆,但他們面前的筆記本電腦上,密密麻麻的代碼正無聲運行。

硬件是軀殼,算法才是靈魂。這場充滿未來感的比賽,本質上是一場關於人工智能大模型、代碼架構與算法策略的科技較量。

“整場比賽全靠AI程序算法獨立完成,我們隻需在賽前對機器人進行編程調整就能實現對現場比賽的指揮。”“火神隊”選手李孟涵指著剛完成大力抽射的機器人告訴記者,本次使用的大模型是由清華大學團隊和字節跳動團隊共同研發的基於視覺的端到端自主踢球算法HumanoidKick。該算法通過深度強化學習,實現了“找球—追球—踢球”全過程的連貫統一策略。不久前,“火神隊”正是憑借此技術,在巴西機器人世界杯人形成人組比賽中為中國隊首次捧回冠軍獎杯。

說話間,“火神隊”機器人完成搶斷,突破對方防守,巧妙地將球踢入球門。李孟涵介紹,傳統AI方案依賴預設動作,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常會卡殼。而HumanoidKick構建了從“看”到“動”的毫秒級響應鏈條。更關鍵的是,它經歷了仿真環境中數千次極端場景的特訓,才得以在真實賽場穩定發揮。

下半場比賽,一個機器人在激烈對抗中因視覺定位判斷失誤沖出邊線摔倒,工作人員立即進入現場,將其移出場外“救治”,並罰停10秒才能重新入場。

“每場比賽結束后,大模型都會在后台自動生成比賽日志,我們會根據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對大模型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面對小插曲,李孟涵一邊為機器人加油,一邊思考著算法策略如何改進。

隨著終場哨響,大賽總導演盧釗凱總結:“雄安新區作為人工智能創新高地,自規劃伊始就系統化、前瞻性地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嵌入城市基因。這場在雄安上演的對決,不僅是一場扣人心弦的科技秀,更是中國在機器人感知算法、實時決策和多智能體協同等尖端領域不斷突破、走向世界前沿的生動見証,與雄安對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高度契合。”(見習記者李暢)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