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雄才十六條”引才記

2025年08月07日09:1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雄才十六條”引才記

近日,已在雄安就業的年輕人來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參加交流活動。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近日,已在雄安就業的年輕人來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參加交流活動。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近日,無人機航拍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近日,無人機航拍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整理/本報記者 曹 錚 方素菊 制圖/褚 林

整理/本報記者 曹 錚 方素菊 制圖/褚 林

閱讀提示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

自設立之日起,雄安新區便深入貫徹“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著力打造引才聚才的良好生態:重磅出台“雄才十六條”,舉辦“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常態化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大學生雄安行等活動,深入推進區域人才合作。

全方位、多層次人才政策體系的搭建,讓雄安新區成為匯聚各類人才的“強磁場”——頂尖科學家在這裡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青年才俊在這裡充分施展才華,創業者在這裡擁抱創業夢想,“藍領”精英在這裡憑借專業技能贏得榮光。

如今,拔節生長的未來之城正以奔涌的活力,成為萬千英才實現夢想的熱土。

吸引人才的“強磁場”

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前,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先進光源研發總監柳興獲得2025年度河北省青年五四獎章。

柳興2019年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畢業后,繼續留在學校做博士后,一直專注於高功率光學增益腔研究工作。2023年,柳興第一次來到雄安,便被這裡高標准的城市軟硬件環境所打動。不僅如此,“雄才十六條”大力度的優惠政策,也讓柳興感到這座城市對人才滿滿的誠意。

“雄安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新城,能來這裡工作,可以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柳興說,去年9月,根據“雄才十六條”第二條,他作為“特崗特薪”的高端人才被引進新區,入職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開啟了在未來之城的逐夢之旅。

作為引才聚才的重磅舉措,“雄才十六條”在吸引人才上,發揮著“強磁場”效應——

對符合條件的頂尖科學家,給予2000萬元至5000萬元科研經費和300萬元生活補貼﹔對高端高新產業領域技術研發等特殊崗位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給予“特崗特薪”待遇﹔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來雄安參加求職應聘考試,可免費入住“人才驛站”,入職后5年內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碩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發放生活補貼﹔對企業引進的世界技能大賽、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和全國技術能手,給予20萬元—100萬元補貼﹔聚焦空天信息、衛星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領域,為相關技術成果所有者打造或提供創新應用場景,對成功實現落地轉化的,每個項目給予200萬元—1000萬元獎勵……

“雄才十六條”的每一條舉措都緊扣人才發展和生活需求,無論頂尖科學家、高端人才,還是“大國工匠”、應屆畢業生,都能享受到真金白銀的優惠,讓他們在這片熱土上“放下行囊、成就夢想”。

不僅有大力度的優惠,“雄才十六條”還有眾多創新之處,比如,設立高層次人才“編制池”,為創新平台和科技型企業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提供專項事業編制服務﹔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才按規定在雄安兼職兼薪、按勞取酬﹔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雄才卡,憑卡可按政策落戶、購房……政策的每一處創新,都體現著對人才的關心關愛,讓他們不僅來得了,更能留得住、發展好。

來到雄安后,柳興成功申領了雄才卡A卡。“這張卡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實實在在的幸福通行証。”柳興告訴記者,憑借雄才卡,他可以享受醫療就診綠色通道、政務服務專屬通道等暖心服務。這座城市尊才愛才的良好環境,讓他心無旁騖地投入科研工作,把理想深深扎根在這片熱土上。

數據顯示,在“雄才十六條”的作用下,雄安新區引進了一批“特崗特薪”高端人才,截至目前,3200多名優秀應屆生按月享受生活補貼,雄才卡累計發放數量超1.5萬張。

精細服務推進產才融合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產業則是吸納和承載人才的重要平台。圍繞“以才興產、以產聚才”,雄安新區在引才聚才過程中持續推進產才融合,既讓人才發展好,又讓產業發展旺。

為更好集聚各類優秀人才和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雄安新區專門打造了高素質服務團隊——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

“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由新區改革發展局、公共服務局、宣傳網信局等各部門聯合設立,各部門相關負責人擔任13支細分服務團的團長。”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支服務團聚焦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從團長到團員形成了“兩包一聯”(包重點企業、包載體平台、聯系服務團)工作機制。依托該機制,服務團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包聯企業和載體平台招才引才的動向,並針對企業需求和人才關心的問題精准開展服務。

在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的助力下,一批重點項目、重點平台、重點企業順利落戶雄安,為雄安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注入了動能。

高大的金屬3D打印機轟鳴作響,技術人員有的開著叉車運送物料,有的忙著調試設備,有的正在檢查生產線……7月4日,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煜鼎公司”)的研發生產車間呈現一派忙碌景象。

煜鼎公司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核心技術團隊共同設立,是一家聚焦重大裝備大型關鍵構件高性能金屬材料與先進制造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產業化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2024年9月,煜鼎公司總部暨國家級創新研發平台“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整體遷址到雄安新區。

在煜鼎公司落戶雄安的過程中,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及時跟進服務,了解企業人才招聘需求,為企業精准對接人才資源,幫企業用好“雄才十六條”政策。在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的助力下,煜鼎公司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員工就醫、子女就學得到有力保障,企業發展的活力更足了。

24小時暢通電話、隨時隨地微信溝通、及時上門對接服務,這是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團員們全流程服務的常態。“人才的需求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人才來雄安就像回到家裡一樣,放下行囊就能輕鬆快樂地工作和生活。”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

在13支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的努力下,人才要素和產業要素正加速導入未來之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00余名國家級青年高層次人才、20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團隊、30余位科技新銳企業家、近100名產業科技博士與雄安新區重點企業和載體平台深度對接,推動了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落地。

讓“聚才”效應開花結果

組織人才活動,是拉近城市與人才的物理及心理距離、吸引人才匯聚的重要舉措。為此,雄安新區編織了一張立體化、多層次、廣覆蓋的人才活動網絡,讓“聚才”效應在每一場精心策劃的活動中開花結果。

作為雄安引才活動的盛典,“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已連續舉辦三屆。今年5月18日至25日舉行的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吸引了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青年創客等3800余人雲集,促成170多個人才項目達成落地意向,引才成效明顯。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通過高頻次、高規格賽事,搭建項目與資本、技術與市場的對接平台,讓青年人才的創意火花轉化為產業動能。今年舉行的“雄才杯”2025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海內外400余個優質項目參賽,100個項目入圍決賽。經過激烈角逐,2個項目獲特等獎,6個項目獲一等獎,7個項目獲二等獎,16個項目獲三等獎。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啟動活動上,10余個獲獎項目落地,越來越多的青年科創人才扎根雄安這片熱土。

在吸引人才上,雄安的目光早已投向全球。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等部門聯合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舉辦“外籍院士雄安行”、“京雄英才香港行”、2025年中外工程與技術交流項目雄安專場等活動,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人才的交流合作。與此同時,雄安積極融入北京·全球創新服務網絡(GNIS)國際人才聯系與交流合作平台,設置外籍人才工作和停居留証件辦理一站式服務窗口,為外籍人才提供醫療、教育、金融、出行、住宿等便利化服務。一系列有力舉措,正吸引外籍人才奔赴未來之城。

此外,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還常態化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大學生雄安行等活動,目前已累計有864(所)次科研院所、1035家(次)高校、10.5萬余名大學生走進雄安,形成了人心向往、要素匯聚、合力共建、共同發展的生動局面。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各類人才充分感受到雄安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也讓他們在心中埋下了播撒夢想的種子。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沈政昌參加“百家創新平台雄安行”活動后感觸頗深:“雄安為優秀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真是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

創新的政策體系、精准貼心的服務、豐富多彩的活動,雄安以“聚天下英才”的胸襟與魄力,打造了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生態高地,持續吸引著萬千人才紛至沓來。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全面落實‘雄才十六條’,持續完善政策、產業、平台、服務‘四位一體’布局,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服務保障,讓各類人才在雄安‘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見習記者康曉博、李暢、郝金鈺)

記者手記

為未來之城“種”人才

在雄安採訪,能遇到來自天南海北的建設者,這是一群懷抱夢想的“雄安新人”。他們如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扎根這片熱土。

柳興便是其中一顆飽滿的“種子”。去年9月,他攜著清華園的科研夢想,被“雄才十六條”引入雄安新區。他把手中的雄才卡A卡稱作一張“幸福通行証”——憑這張小小的卡片,他能在就醫、辦事等環節享受許多便捷服務,讓科研的心更安穩地扎在雄安的土壤裡。“這裡不僅是座新城,更是能安放理想的地方。”柳興說出許多人的心聲。短短時間,已有超過1.5萬人如柳興一樣,將這張“雄安心意”揣在懷中。

人才如樹,政策是水。雄安新區用“真金白銀”支持來自五湖四海的追夢人扎根雄安、干事創業——頂尖科學家可獲千萬科研經費,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也能每月領到生活補貼。這份誠意,化為人才驛站裡免費安頓的溫暖被褥,化為“特崗特薪”對高端人才的鄭重承諾。柳興正是這承諾的受益者,政策紅利使他得以在先進光源研發領域專注前行。

人才生根,更需服務搭橋。雄安新區組建起13支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如園丁般精准照料每株幼苗。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整體遷入雄安時,服務團全程相伴——從人才招聘到員工子女入學,從政策解讀到資源對接,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有人護航。服務團成員們24小時暢通的電話與隨叫隨到的身影,讓人才和企業感受到的不僅是效率,更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採訪中,不少選擇留在這片熱土的人才表達著同樣的心聲:這裡把人才當作“城市合伙人”來對待。沒錯,雄安新區正在用最實在的行動証明,這裡不僅有規劃圖上的未來,更有讓人才安心追夢的現在。正如柳興所說:“在雄安,每一份才華都能找到綻放的土壤。”

這樣的城市,怎能不讓人心生向往?(曹錚)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