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雄安新區拔節生長

疏解落地提速 要素集聚成鏈 場景創新領跑
創新驅動,雄安新區拔節生長
夏日的雄安新區啟動區工地上一派繁忙,一個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的輪廓愈發清晰。 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創新,是雄安新區城市基因中奔騰的血液,更是驅動未來之城闊步向前的引擎。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唯有勠力奮進,方能不負囑托。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認真履行主體責任,舉全省之力高質量高標准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如今,拔節生長的樓宇、加速集聚的創新要素、不斷“上新”的場景供給,勾勒出雄安新區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新城輪廓。這座承載千年大計的新城,正以創新為引擎,匯聚起澎湃的發展動能,在燕趙沃土上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疏解提速,央企扎根筑牢發展根基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推土機、運輸車等往來穿梭……7月4日,雄安新區啟動區金融島核心區域,金融島站周邊一體化開發項目(以下簡稱“金融島項目”)建設現場呈現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2000余名工作人員、36台(套)機械在現場有序施工,項目進度壓茬推進。
立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金融島項目將打造國際金融創新集聚區和雄安開放創新活力區。
“金融島項目總建筑面積超78萬平方米,涵蓋辦公、公寓、商業、交通等功能,將吸引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入駐。”雄安集團雄商金融島公司項目經理張加健介紹,施工進度最快的一工區B地塊已沖出正負零。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
2024年10月,中國星網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雁翎大街辦公樓正式辦公,創下疏解央企多項第一: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竣工交付,第一個進駐辦公。這家注冊於2021年4月的央企,成為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裡程碑。
“新區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非常好,我們已經適應這裡的工作和生活了。”中國星網員工在雄安新區啟動區管委會疏解服務活動現場多次點贊。
疏解一家央企,形成一套服務范本。雄安新區啟動區管委會疏解服務專員團隊編寫了涵蓋180個方面的疏解項目服務手冊,被工作人員稱為工程建設管理的“明白紙”。有了它,項目竣工后,驗收周期縮短一半,央企落戶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央企疏解呈現加速態勢——
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總部加快開展內部精裝修,中礦總部、首批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醫院加快建設,第二批疏解項目基本選址落位,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建成投用。據統計,央企目前在雄安設立各類分支機構300多家,形成承接疏解壓茬推進的良好局面。
要素集聚,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
今年1月,剛剛落戶雄安新區的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擎科技”),推出核心單機產品——公司自主研發的“金烏系列”霍爾電推進產品。該產品實現了國內首次氪氣工質霍爾電推進在軌點火,創下國內商業航天霍爾電推進爬軌最長紀錄。
“鴻擎科技是國內唯一全產業鏈星箭協同衛星組網解決方案商。選擇落戶雄安,是因為雄安大力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在空天信息、衛星互聯網、網絡通信等方面能夠發揮帶動作用和統籌供應鏈的優勢。”鴻擎科技總經理史耀中說。
如今,以中國星網等央企為龍頭,雄安新區成立運行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供應鏈體系、產業鏈體系、大規模應用體系、標准制定和配套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目前,60余家空天信息企業匯成雄安第一個創新主鏈條,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力點。
雄安高新區近日迎來高光時刻——高新區新質生產力創新中心、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未來科創城軌道智慧交通聯合實驗室等七大平台正式揭牌﹔8家創新孵化企業、中交集團產業集群項目入駐,未來科創城13號地塊商業配套項目正式開街,形成“科技+產業+服務”的全鏈條布局。
截至目前,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百家科研院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運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挂牌運營﹔雄安綜保區順利獲批並封關運作﹔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中關村科技園等高質量運營發展﹔31棟主題樓宇簽約企業665家,努力打造產業發展“門對門”、科研創新“上下樓”的產業生態,雄安空氣中創新的味道愈加濃厚。
場景創新,雄安實踐引領新城建設
6月,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11項大賽決賽相繼啟幕,這場持續21天的科技盛宴,集結全國乃至國際前沿科技成果,點燃了未來之城的創新引擎。
大賽雖已落幕,但進入7月,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二樓的體驗周展廳熱度依舊不減。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或尋求技術解決方案,或帶著產業升級需求精准對接,供需碰撞的火花在這裡催生著嶄新機遇。
截至目前,第二屆場景匯11項大賽共評選出656家企業團隊的736項獲獎作品(含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其中不少項目已在雄安乃至全省落地生根。
當未來場景照進現實,一座新城的雄安實踐不斷提速、提質。
7月,京雄保車路雲試點線路和場景發布,標志著京津冀智慧交通協同取得重大突破。該試點聚焦三大場景:貨運干線物流場景,打通京雄保三地關鍵物流通道﹔大興機場接駁場景,構建機場與京津冀腹地智慧接駁網﹔京冀工作通勤場景,探索跨省通勤走廊的車路雲協同應用。
“此次試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智慧交通領域的重大突破。”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三地基礎設施互聯、數據互通與平台互認,車路雲實現深度融合,將為全國車路雲一體化發展探索可復制方案。
智慧,是雄安新區場景創新的一個關鍵詞。新城建設之初,這裡就構建了全國領先的“全域感知、全域IPv6、全域鴻蒙”數字底座,部署智能終端60余萬個,接入視頻8萬余路。依托這一基礎設施,新區開放智慧交通、數字政務等20余個應用場景,讓創新技術有了試驗田和展示窗。
如今,雄安新區構建起基於BIM、CIM平台的智慧城市標准體系,搭建全國首個邊雲超協同的自主創新城市計算體系,實現IPv6、鴻蒙生態、感知系統全域覆蓋。以容東片區為試點,完善標識導向系統、結構安全等設計方案,打造有功能、有文化、有情懷的“風雨無阻地下空間”。完善“雄安標准”體系,構建全要素通用標准、項目標准、專用技術標准3個層級的工程建設標准框架,累計發布雄安地方標准123項,44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填補行業空白。
“新”潮澎湃,未來已來。從疏解承接的加力提速,到創新要素的不斷集聚,再到場景創新的雄安實踐,這座未來之城正以拔節之姿,標注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記者曹錚 見習記者康曉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