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當“AI基因”植入未來之城

2025年06月20日08:5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AI基因”植入未來之城

當“AI基因”植入未來之城

——看雄安新區如何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4月23日航拍的人工智能產業園。目前,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園已入駐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的優質企業。 趙榮昊攝

6月10日,雄安新區2025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活動啟幕,在會場外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成果展上,眾多科技企業展示人工智能產品。 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6月10日,在雄安新區成功舉辦的2025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活動上,8項大模型城市管理應用成果、20項企業創新成果集中發布,5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入駐新區。

當“AI基因”植入未來之城,將為這座城市帶來什麼?

走向未來,AI企業與雄安雙向奔赴

“機器人擁有極好的視力、聰明的大腦以及靈巧的手,這讓它們在工廠物流以及很多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6月10日,在雄安新區2025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活動上,梅卡曼德聯合創始人兼研發副總裁丁有爽在“人工智能+創新示范主旨分享”環節上,講述梅卡曼德的具身智能技術與商業實踐路徑。

去年9月,全球AI+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的獨角獸企業之一——梅卡曼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落戶雄安新區,希望在雄安扎根,持續深耕前沿技術,拓展行業應用,並以雄安為基地,將更多創新成果推廣到全球市場。

“我們通過機器人的‘大腦’,將人類的自然語言轉化成機器人可以執行的命令,從而把機器人變成與人類方便交互的工具。目前,公司從核心技術到標准化產品,再到一系列大規模的應用場景,已形成全鏈條應用能力,擁有上千家客戶。”丁有爽說,希望公司未來與合作伙伴一起在雄安實現創業夢。

今年初,北京華視諾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入駐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園。該公司是一家以醫工交叉、原始創新為特色的醫療器械研發企業,主要圍繞眼科開展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並提供全鏈條AI技術解決方案。

該公司總經理夏超然認為,未來之城不斷推出的新場景為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平台。“在這座城市裡,我們在以眼科視力友好為專項的一個應用場景中推出個性化應用服務。我們希望在雄安做成行業示范標杆,未來將新應用、新技術更好地推向全國各地。”夏超然希望落戶雄安后,公司以研發創新為基礎,進一步把公司的AI技術和眼科應用等醫工交叉場景進行體系化升級。

AI企業扎根雄安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企業為何選擇新區?答案藏在雄安的城市創新發展戰略中——

雄安新區始終把人工智能作為新區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垂直大模型和行業應用為重點方向,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場景賦能3個維度,加快聚集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要素,目前已落地雄安百信、雄芯科技、眼神科技、穩准智能、梅卡曼德等60余家企業,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從實驗室到產業園,雄安AI生態鏈不斷延長

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雄安新區高標准高質量建設人工智能大廈、人工智能產業園、AI科技大廈等產業平台,結合城市計算中心、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等服務能力,加快構建人工智能“門對門”“上下樓”的開放性產業生態格局。

在雄安新區2025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活動上,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式開園,吸引一批人工智能企業入駐。

據了解,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園圍繞“AI+腦科學”“AI+醫療”“AI+交通”等五大發展方向進行布局,為入駐企業提供算力支撐、數據支撐、科研配套、場景供給等,助力人工智能企業更好發展。

不僅是人工智能產業園,其他平台載體也蓬勃發展。

在雄安中關村科技園,一批人工智能企業的入駐,讓這裡的科創氣息分外濃厚。

中核華輝公司研發了龍信大模型解決方案,以“靈活配置、敏捷交付、高效協同、生態共建”為核心理念,提供從算力硬件到應用落地的一站式服務。“雄安中關村科技園聚集了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眾多企業,形成蓬勃的產業生態。相信在這裡,我們的業務能得到更好發展。”該公司AI事業部總經理助理任文亞說。

經過8年多建設,雄安新區高標准高質量建設了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科技園等產業園區以及人工智能大廈、AI科技大廈等主題樓宇,依托城市計算中心加快打造高效集約的算力底座,加快建設雄安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堅實算力支撐,已匯聚全域高質量數據超300億條,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5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入駐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科技園、AI創新大廈等平台載體。同時,雄安新區高度重視人工智能人才培訓,高標准高質量推動啟動區實訓基地建設,積極爭取國家人工智能人力資源應用(中試)基地項目落地,為雄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儲備高素質人才。

大模型“上崗”,AI賦能城市公共服務

“您好!我要把企業從北京遷到雄安,具體流程是什麼?”近日,在雄安新區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話務大廳,一家疏解企業工作人員來電咨詢。

話務人員邊接聽邊按照深度求索智能知識庫推薦的內容精准答復:“您好!目前雄安政務服務網開通了京雄遷移同城化辦理,您可直接在線上提交材料,營業執照還可以選擇郵寄,無需兩地跑辦。”

在雄安,搭載了深度求索大模型的12345熱線,正以算力替代人力,將熱線從“傳聲筒”升級為能思考、會預判的“智能大腦”。聚焦服務疏解等群眾需求,雄安新區第一時間在12345熱線部署了深度求索。無論是疏解企業落地的復雜政策,還是群眾日常的咨詢求助,深度求索智能知識庫都能在毫秒級時間內,預判來電問題所在場景,並從數萬條政策知識內容中快速檢索出更准確、全面的答復,大幅提升問題解答效率。

對中國電信研發推出的政務12345熱線大模型應用,中國電信河北分公司大數據和AI中心副總經理李新勇介紹,雄安12345熱線平台從2024年4月29日上線以來,接聽電話39.5萬余個,派出服務工單43.5萬個,服務群眾13.6萬余人次,接通率、工單按時簽收率、工單按時回復率達100%。“未來,雄安12345熱線還將通過構建數據分析智能化應用,實現運營數據自助化提取、運營可視化大屏隨時查看,企業優惠政策自動推送。”李新勇說。

在雄安,AI技術已經開始深度賦能城市公共服務。

雄安今年5月與去年5月降雨量有何差異?大江大河洪水預報重點關注哪些?科大訊飛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家年站在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水大模型前提問,隨即,訊飛智水大模型給出了回答。

科大訊飛基於訊飛星火大模型在語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識問答等方面的核心能力,結合水利大數據、水利知識庫,打造了訊飛智水大模型,構建智水問數平台、智水知識平台、智能叫應系統等多個大模型應用場景,支持水災害預報預警、水資源調度、水工程安全管控等業務場景,為行業提供決策支持和智能化服務。“我們正積極謀劃在雄安開展業務,讓智水大模型更好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科大訊飛公司水利水務業務部副總經理高貴彬說。

大模型的“上崗”,為城市管理服務注入智慧動能。

“目前,雄安新區已發布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持政策,涵蓋支持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創新發展、支持企業使用算力服務、支持人工智能創新平台建設等10個方面。”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副局長張英杰介紹,雄安新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廣闊,市場空間巨大。新區積極推動牽引力大、影響力強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智能城市、空天信息、政務服務等領域率先落地。

張英杰介紹,以垂直大模型為抓手,新區在公安、環保、政務、12345熱線等多個領域形成創新示范應用。在AI賦能城市公共服務方面,依托深度求索大模型,打造雄安新區政務“雄小智”智能客服,深化大模型在個人和企業政務辦事的智能化應用,助力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質效提升。

目前,雄安新區開放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數字孿生、醫療健康等20個以上創新場景應用,實現AI與城市運行的深度融合。到2027年,雄安將培育5家獨角獸企業,打造100家AI骨干企業,打造20個高能級創新平台,形成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新范式、新樣板、新坐標。(記者曹錚、康曉博、郝金鈺)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