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當“中國風”遇上未來城

2025年04月23日09:00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中國風”遇上未來城

3月30日晚,雄安體育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一張頗具中華風范的建筑美圖在媒體上廣為傳播——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三座主體建筑將方圓幾何造型與東方寫意留白相融合,宛若三枚山水印章,以東方美學的獨有方式鈐蓋在雄安城市畫卷上。

不止雄安體育中心。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藍圖之上,一系列體現未來之城特色風貌的建筑,都傳承著中華文化基因。《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在“塑造新時代城市風貌”這一章節中提到,要“堅持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留中華文化基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以自然為靈感,將傳統意象進行現代轉譯。雄安新區的建筑設計,是將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現代建筑語言,以自然意象為靈感,實現傳統符號的創造性轉化。雄安城市計算中心以“雄安之眼”為設計概念,其拱形主體借鑒了趙州橋的造型特點。建筑東立面形似上眼瞼,水面倒影構成下眼瞼,夜晚屏幕點亮后宛如瞳孔,構成靈動的眼睛,串聯起歷史與未來﹔雄安站,從空中俯瞰形似青蓮滴露,以白洋澱荷葉上的露珠為意象,橢圓形屋頂集成光伏發電技術,將生態美學與綠色科技完美融合﹔雲溪社區的“桃園夢境”變電站,將變壓器隱入桃花景觀,以《桃花源記》的意境化解“鄰避效應”。

提煉傳統元素,賦予其現代功能與精神內涵。雄安建筑的中式美學並非簡單模仿古建形制,而是形制與功能的統一,是古典神韻的當代表達。中國中化大廈的“金蘆葦”造型源於白洋澱蘆葦叢的簇擁之勢,16根結構柱向上延伸,拔節生長的形態象征蓬勃的生命力﹔雄安體育中心的體育場屋面弧形舒展,基座方正嚴整,暗合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以現代材料與結構技術呈現古典建筑的秩序感與儀式感﹔雄安新區圖書館外立面以簡牘為意象,豎向梭形百葉既是對古代竹簡的抽象表達,又是可調節的遮陽裝置。這種形意合一的設計,讓傳統文化基因在現代建筑中煥發新生。

制度化管控,讓城市風貌遵循美學守則。雄安的中式美學並非偶然,而是依托於一套嚴謹的風貌管控機制。從建筑色彩到空間布局,從單體設計到片區協調,雄安以美學守則確保文化基因的傳承具有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雄安新區城市色彩設計清新明亮、現代大氣,相鄰建筑高度需遵循音階原則,植物配置強調分層造景,將傳統美學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結合。

雄安新區的建筑風貌,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深度對話。傳統文化的傳承並非復古,而是通過創新表達賦予其時代價值。當“中國風”遇上未來城,雄安以建筑為媒,書寫了一部凝固的史詩,為全球城市化進程提供了中式解法。(解麗達)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