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發力新賽道,低空經濟展翅飛

2025年04月23日09:00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發力新賽道,低空經濟展翅飛

3月21日,中國郵政無人機飛越白洋澱上空,為安新縣圈頭鄉居民配送包裹。 本報記者 張 昊攝

3月21日,中國郵政無人機飛越白洋澱上空,為安新縣圈頭鄉居民配送包裹。 本報記者 張 昊攝

2月23日,安新縣無人機創新基地內,北通(雄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新款無人機用途。本報記者 曹 錚攝

2月23日,安新縣無人機創新基地內,北通(雄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新款無人機用途。本報記者 曹 錚攝

登上小型飛機,從雲端領略白洋澱美景﹔周末從鄚州機場打“飛的”出發,去北京游玩﹔在手機上動動手指,無人機送來報紙和信件……在雄安新區,這些夢幻般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這一切,得益於新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

作為一條新興賽道,低空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與雄安新區政策支持方向、產業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要求高度契合。為此,新區採取一系列舉措,大力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出台《關於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用12條“真金白銀”政策激活低空經濟動能﹔打造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成立雄安中關村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推動產業集群日益完善﹔持續創新應用場景,構筑堅實的低空經濟安全底座。

在未來之城廣闊的天空上,低空經濟正展翅高飛。

無人機應用場景不斷增加

1月23日早晨,安新縣圈頭鄉迎來一位特殊的郵遞員——一架六旋翼無人機飛過白洋澱水域,緩緩降落,將報刊送到了圈頭鄉。這標志著雄安新區首條獲得正式批復的無人機空中航線首飛成功。

圈頭鄉位於白洋澱中心地帶,全鄉77%的面積是水域。30多年來,村民與外界的信件往來、快遞投送全靠水上郵遞員,報紙從安新縣縣城送到圈頭鄉要耗費4個小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人機郵遞員完成報紙配送僅需16分鐘。

從“水上劃槳”到“雲端飛行”,折射出雄安新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

距離圈頭鄉直線距離不到6公裡的雄安鄚州機場內,一架架印有“白洋澱通航”字樣的白色飛機整齊排列著。在這裡,游客可以登上飛機,體驗低空飛行,從空中俯瞰白洋澱美景。

“去年,我們接待的游客數量超過2400人次。”鄚州機場管理經理霍禧介紹,今年前來體驗低空飛行游覽的游客數量持續增長,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得提前預約。

鄚州機場不僅有環繞白洋澱的游覽航線,還有飛往其他城市的航線。

“我們機場目前已實現往返京雄兩地的常態化飛行,並與國內多個機場形成聯網模式,開辟轉場航線27條。”霍禧說,從北京平谷、順義飛到鄚州機場,僅需半小時,越來越多北京市民正選擇打“飛的”來雄安。

除了低空飛行游覽場景,鄚州機場還有飛行執照培訓、無人機檢驗試飛、森林防護等多種應用場景。以飛行執照培訓為例,鄚州機場已經培訓30多名學員,2024年訓練飛行2700余小時,不少青年人積極報名准備考取“飛機駕照”。

“接下來,我們還將打造無人機物流配送、環京津冀遠途運輸航行等創新場景。”霍禧說。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是低空經濟產業的一個重要集聚地。園區重點構建低空經濟軟件服務產業鏈,涵蓋無人機運營服務、空域管理、軟件開發等領域,還准備打造低空空域管理、軟件技術中心和無人機研發實訓基地。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已實現低空飛行器在農業植保、城市安防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並向物流、救援等‘低空經濟+’場景延伸,聯動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協同創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說。

從空中游覽到空中物流,從飛行執照培訓到無人機檢驗試飛,從軟件服務到應急救援……創新的應用場景層出不窮,讓低空經濟的花朵在未來之城開得愈發繁盛。

全產業生態持續完善

2月23日,安新縣無人機創新基地內,在北通(雄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通航空”)工作人員的操控下,一架大載重無人機拉著200公斤重的貨物緩緩起飛。隨后,一架農業無人機成功進行噴洒作業演示。這兩個大塊頭是北通航空最新研發的工業大載重級無人機,成了當天召開的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產業大會上的明星。

今年初,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正式啟動,該示范區依托3個無人機基地和1個低空產業園,積極承載無人機生產制造、無人機檢測維修、無人機駕校培訓、青少年研學實踐、校企產教融合等多領域業務,全力打造低空經濟全產業生態。

“安新縣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產業升級為動力,積極融入新區發展大局,特別是在上級大力支持下,依托緊臨白洋澱的區位優勢,搶先布局低空經濟產業,創新打造數字澱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安新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錨定打造低空經濟全產業生態的目標,安新縣與多家機構達成合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低空經濟智庫平台﹔與上海擴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北通集團等企業簽約,推動無人機研發制造落地。

北通集團無人機生產基地的落戶,是安新縣打造低空經濟全產業生態的關鍵落子。

“生產基地分3期開發,總投資預計超1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無人機智能制造中心。”北通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付文雙表示,無人機生產基地將實現年產中大型無人機1萬架,小型無人機100萬架,帶動就業200至500人。

不僅有無人機研發制造,安新縣也在大力布局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公共安全、智慧警務、智慧農業等低空經濟賽道。針對相關人才短缺的問題,安新縣也在積極謀劃。目前,河南機電職業學院與安新職教中心已在安新縣設立校外實訓基地,培養無人機專業人才,為各個賽道的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未來我們將推動低空經濟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深度融合。”安新縣相關負責人說。

筑牢空域安全底座

3月17日,白洋澱水域上空,當一架“黑飛”無人機闖入時,中國通號無人機監視防護系統在數秒內便鎖定目標,軌跡追蹤、電子圍欄、反向接管一氣呵成,標志著這次空域管控演練圓滿成功。

低空經濟的本質是“向天空要效率”,但效率的前提是安全。低空經濟涉及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業態,而無人機“黑飛”、非法入侵、航線沖突等問題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強化低空安全管理、打造空管監視防護系統,對於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雄安新區攜手央企中國通號集團等單位,共同搭建低空監視防護網,筑牢低空經濟發展的安全底座。

3月17日,在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空域管控場景暨中國通號無人機監視防護系統啟動儀式上,安新縣政府與中國通號集團子公司通號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低空經濟創新中心,推動技術研發與場景應用深度融合。

“空管監視防護系統的啟用,是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成果,有效支撐了低空安全管理和智能防護體系建設。”通號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靈明表示,中國通號無人機監視防護系統實現了靜電探測及反向接管兩大突破——靜電探測技術可精准捕捉微電荷變化,實現對低慢小目標的軌跡追蹤,有效覆蓋雷達盲區﹔反向接管技術通過記錄分析無人機通信鏈路,實現對非法無人機的主動控制。

憑借創新的技術,雄安新區正在構建全域感知—精准反制—反向接管的防御體系,為重點區域筑牢安全屏障,樹立低空經濟安全管理典范。

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產業生態越來越完善,安全底座越來越堅實……雄安新區正以天空為畫布,以創新為筆墨,繪制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空中長卷。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