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八一:聽雄安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

2022年08月01日18:47 | 來源:人民雄安網
小字號

人民網雄安8月1日電 (施雲娟、王紅)雄安,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有著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這裡曾是冀中抗日根據地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和對敵斗爭前沿,“澱上神兵”雁翎隊、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可歌可泣的戰爭傳奇都在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這裡,有不少投身革命,為抵御外侮、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奉獻青春的老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雄安老兵,傾聽他們的故事,銘記光榮歲月,汲取奮進力量。

白書元:抗美援朝中爆破敵軍坦克

兩次榮立三等功、抗美援朝中爆破敵軍坦克的白書元,1930年8月出生於雄縣大營鎮白碼村。從1949年1月參軍到1954年9月轉業回鄉,期間共參與過9次作戰。

圖為白書元。人民網 王紅攝

1950年秋天,正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農墾的白書元接到了入朝作戰通知,便和戰友們一起奔赴戰場,保衛國防。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密切配合,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連續進行5次戰役,白書元全部參與,期間他兩次立下三等功。在1952年7月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立功証明書上,簡要記錄著白書元兩次立功經過:在三八線戰斗中抓獲敵人八名,在第四戰役中爆破坦克一輛。

圖為白書元的獎章。人民網 王紅攝

說起爆破坦克車的經歷,白書元仍歷歷在目。“當時是我們5個人自願報名執行任務,就是為了阻止坦克車前進。給我們發了一包炸藥,一顆地雷,地雷預先埋放在坦克必經之路,若地雷爆炸失敗,我們就要抱著炸藥包沖上去與坦克同歸於盡。”

前一天晚上,白書元和4個戰友到達了指定地點,白書元抱著炸藥包和一名戰友藏在離坦克必經地最近的小壕溝裡,其他3名戰友則負責躲在不遠處的茅草屋裡掩護。當時天太冷,雖然身上有稻草遮掩,白書元還是凍得發抖。

“天剛亮,坦克來了,一共七八輛,第一輛沒有軋到地雷,但好在第二輛軋到了,坦克車的履帶被炸毀,其它坦克也不敢再前進。”白書元回憶,敵軍發現中埋伏后開始對周圍瘋狂掃射,炮火點燃了茅草屋,屋內三名戰友和白書元旁邊的戰友因暴露犧牲,最終隻有白書元活著回到了連隊。

從朝鮮戰場上回來后,白書元到了廣東,在部隊上了一年學,隨后轉業回到雄縣。當年參戰的經歷,成為他一輩子的驕傲,也一直鞭策著他。

張春華:在軍隊保國家平安,在地方保一方平安

“出任務時我們每人都會配一顆82-1式手雷,大家也叫它‘光榮雷’,如被敵人發現,隨時准備與敵人同歸於盡,絕對不當俘虜。”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張春華目光和語氣仍十分堅定。

張春華出生於1963年,雄縣十裡鋪鄉(現雄州鎮)十裡鋪村人,1982年10月份入伍,在當時的蘭州軍區19軍55師偵察連服役。

圖為當兵時的張春華。受訪者供圖

1985年6月,張春華所在部隊接到赴滇作戰命令,他被分配到第九偵察大隊二連一排二班擔任班長。讓他最難忘的,要數“922”襲擊捕俘戰斗。

“當時接到上級指示,要對雲南那都方向某高地的敵人給予殲滅性打擊。”面對敵人三面火力封鎖,張春華和戰友作為先遣組,經過約15個小時搜索、破障、排雷,到達預定潛伏位置,“當時我們就在敵人眼皮底下”。張春華和戰友們趴在草窩裡等待時機時,看到4名敵軍走過來,“我們大氣都不敢出,當敵人距離我們兩米時,我一躍而上制服1名敵人,在副捕俘手配合下又捕獲另外1名敵人。與此同時,火力組用微聲沖鋒槍壓制后面的敵人,引導我方炮火。”在我軍炮火壓制住敵人火力的情況下,張春華帶領全班迅速撤回。

這次任務抓獲敵軍兩名,並獲得了重要情報,為后續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張春華也因此被軍區司令部授予個人一等功。

圖為張春華正在教徒弟練功。受訪者供圖

“在軍隊時保國家平安,在地方時要保一方平安。”退役后,張春華先后在雄縣多個鄉鎮擔任派出所所長,如今是雄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教導員。從小習武練就一身好功夫的張春華工作之余還收了老中青三代徒弟,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教大家強身健體也鋤強扶弱。

趙小月:一家三代都是兵

一門三代,都是軍人。雄縣龍灣鎮張青口二村的趙小月一家,是名副其實的“光榮之家”。

趙小月的父親是一名軍人,曾參與過解放石家庄戰役﹔叔叔也於1958年入伍,成為一名運輸兵。退役后的叔叔曾帶著七八歲的趙小月回過一次部隊,“當時士兵們身穿軍裝、威武挺拔的身姿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趙小月說。

在父親和叔叔的影響下,趙小月從小立志要當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1984年他終於實現了願望,成為一名海軍航空兵。

圖為趙小月。受訪者供圖

1989年退役回家后,趙小月積極動員三個弟弟趙新峰、趙新春、趙新明參軍報國。2006年,趙小月又將二兒子趙靜送去部隊,“他現在是火箭軍戰士。”趙小月不無自豪地說。趙小月告訴記者,趙靜當兵的16年裡,過年很少能回家團聚,探親時也往往因為臨時有任務休假休到一半就趕回部隊,即便這樣,他仍然為兒子感到驕傲。事實上,榮立過兩次三等功、多次獲得先進個人表彰的趙靜也確實值得他驕傲。

圖為趙小月兒子趙靜的榮譽証書。受訪者供圖

對於趙小月對當兵這件事的執著,身邊人也有不理解的,他總是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能這麼安心、舒心的過日子,就是因為有軍人。國家有需要,我們自當盡責。而且男孩子當兵,精神、閱歷上的收獲,足夠受用一生。”

在趙小月的影響和鼓勵下,侄孫趙宇彤2018年也投身軍營,成了一名邊防軍戰士﹔趙小月5周歲的孫子,也立志,“長大了我也要去當兵”。

朱寶華:空軍飛行員和電工、泥瓦匠,都是保家衛國

1930年9月出生於容城縣八於鄉大八於村的朱寶華,13歲便參軍,當了一名通訊員,參加過解放石家庄、平津戰役等戰斗,后進入防空部隊,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

圖為朱寶華。人民網 王紅攝

今年92歲的朱寶華,對當年的事,仍記憶猶新。“1948年打王鳳崗的部隊時,為了迷惑敵人,我們一路往南走了三天三夜,沿途以區小隊的名義領給養,讓敵人誤以為是小股部隊。走出好幾百裡地后,再趁敵人不注意突然返回,繞到敵人背后,出其不意地攻破了敵軍的一個師。”朱寶華講起當年的經歷,意氣風發。“打房山的時候,我們連負責攻制高點,當時敵軍挖了壕溝,要拿下就必須先過壕溝。大家都以為壕溝不深,結果把十來米的竹竿放下去,根本看不到頂,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跳下去了,最終取得了勝利。”

1950年,朱寶華做為團裡唯一人選,進入防空部隊並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因為訓練認真,技術過硬,他是同批接受訓練的30多人中第一個可以單飛的學員。

在部隊的經歷,錘煉了朱寶華堅毅、正直、不屈不撓、吃苦耐勞的品格,也讓他學會了開汽車、電工等本領。退役后,他先是在徐水汽車隊當司機,負責“從淶源往新疆拉礦石,然后再從新疆往回拉土鹼”,后被下放,回到家鄉做了一名電工,還從事過泥瓦匠的工作。

從空軍飛行員到電工、泥瓦匠,當被問起心裡有不甘和落差嗎,朱寶華樂呵呵地說,“不都是保家衛國嘛,只是崗位不一樣而已。”頓了頓他似是補充道,“打仗的時候能活下來,我就已經很知足了。”

圖為朱寶華。人民網 王紅攝

或許正是因著這份樂觀,92高齡的他仍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他每天都自己騎車出去遛彎。”兒子朱國全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就愛到處轉轉、看看,心裡就高興。你看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出門就坐車。”朱寶華說,“我現在幾乎每天下午都去郊野公園坐坐,那裡離咱老家八於村近,看著咱這裡一天一個變化,真是神仙日子,當年大家的犧牲、付出都是值得的。”

(責編:李兆民、施雲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