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白洋澱6.2萬畝蘆葦平衡收割拉開帷幕

白洋澱6.2萬畝蘆葦平衡收割拉開帷幕

2020年12月08日09:27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白洋澱6.2萬畝蘆葦平衡收割拉開帷幕

近日,白洋澱6.2萬畝蘆葦平衡收割拉開帷幕。河北日報通訊員王順良/攝

記者從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獲悉,為有效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消除冬季澱區火災隱患,按照收割計劃安排,白洋澱2020-2021年度蘆葦收割工作已於近期拉開帷幕,預計收割蘆葦6.2萬畝。

按照計劃,安新縣2020-2021年度收割面積5萬畝,涉及安新鎮、大王鎮、趙北口鎮、劉李庄鎮、端村鎮、圈頭鄉、安州鎮等7個鄉鎮,預計2021年3月15日前完成收割任務。雄縣於2020年11月底至2021年2月份對七間房鄉1.2萬畝蘆葦實施試驗性平衡收割,主推收割方式為冰上收割和水下收割兩種,採取招投標的方式確定收割企業。

據介紹,白洋澱2020-2021年度蘆葦收割工作將通過中標企業進入施工現場開展。收獲后的蘆葦如農戶有需求,允許利用一部分自身承包地范圍內的蘆葦。收割范圍內允許葦農對所承包葦田的蘆葦進行收割,產品歸農戶所有,農戶自行收割的面積中標單位應相應扣除。

從2018年開始,雄安新區連續兩年對白洋澱蘆葦開展試驗性收割。據統計,2019年白洋澱蘆葦平衡收割行動共收割蘆葦3.1萬畝。

白洋澱蘆葦面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12萬畝。此后,受氣候、用水量等多種因素影響,白洋澱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同時蘆葦產業市場受經營成本和產品需求等因素影響,逐步失去市場競爭優勢,農民逐步放棄了葦地的種植管理,蘆葦面積不斷減少,質量不斷下降,蘆葦面積一度減少到7.6萬畝。自2017年以來,為改善澱區生態環境,新區大力實施退耕還澱和引水入澱工程,白洋澱蘆葦面積達到13.4萬畝。

歷史上,白洋澱蘆葦收割以人工收割為主,生產效率低,收割成本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蘆葦銷售市場大大萎縮。為查清白洋澱蘆葦資源現狀,按照保護與利用相結合、保護優先的原則,雄安新區組織專門力量對白洋澱蘆葦資源開展調查,並決定開展蘆葦試驗性收割。

據專業人士介紹,白洋澱蘆葦收割時間在蘆葦開始枯黃的10月至來年的4月蘆葦開始萌芽階段進行,因為在這一時間段收割,一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在蘆葦充分生長成熟后到來年萌芽前的這段時間,蘆葦地上部分的營養會回流到根系﹔二是有利於澱區防火,在蘆葦生長成熟后至枝葉干枯前盡量收割完畢,可大大降低火災風險﹔三是有利於施工作業,水上採集宜在水位高位時及早進行,沿岸灘涂地帶的蘆葦收割需確保水位下降、土地硬化后進行,部分需要冰上收割的蘆葦則要等到結冰期(12月-次年2月)進行。

雄安新區設立之初,雄安新區管委會在2017年9月公開向社會各界征集白洋澱蘆葦綜合利用解決方案,建立蘆葦收割、管護及資源化利用的長效機制。例如,開發了以蘆葦食用菌栽培為基礎的循環利用模式﹔通過舉辦白洋澱文化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進一步推進白洋澱蘆葦、荷花等白洋澱自然資源再利用、再發展﹔利用蘆葦秸稈代替石油生產調控降解時間的生物基復合材料超微粉項目,為蘆葦等秸稈廢棄物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找到了新的出路。目前,雄安新區已經與同濟大學等高校和高新企業對接,正在建立蘆葦產業研發基地,加強蘆葦綜合利用,推進蘆葦產業多元化高質量發展,以期形成白洋澱蘆葦開發利用長效機制。(記者吳安寧)

(責編:張子怡、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