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不平凡的豐收

不平凡的豐收

孟哲、宋翠、劉穎婕、李夢文、桑莉媛

2020年09月22日09:19  來源:人民網-美麗鄉村頻道
原標題:不平凡的豐收

歡聲笑語慶豐收

為慶祝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國家層面安排了一系列節慶活動。比如,組織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慶豐收、迎小康”系列重點活動、組織金秋消費季、組織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等。

“這些活動將產生很強的節慶效應,可以激發社會和市場的積極性、創造性,拉動鄉村消費、帶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價值。”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說道。

今年,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設在山西省運城市。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表示,“運城市將通過‘一主兩副三會場’,多形式、立體式地呈現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農耕文明、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風採、河東大地繽紛多彩的豐收美景。”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農民豐收節開幕式現場表演。廬江縣宣傳部供圖

9月20日,在安徽省廬江縣,慶祝活動在特色民俗節目“舞龍燈”中喜慶開場,《豐收頌》《大豐收》等節目和民俗表演相繼呈現。同時,在活動現場展出了無人機、大型耕種機械以及大型收割機械等現代化新型農業裝備,大家紛紛駐足觀賞,對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感到驕傲和自豪。

抗擊疫情、防汛減災……今年的農民豐收節對湖北省武漢市更加意義非凡。9月20日,武漢上千市民齊聚集江夏區烏龍泉街四村聯盟茗泉谷,共慶豐收。玉米、辣椒等各色農產品營造出喜悅的豐收氛圍。荊楚漢秀、草把龍、扎染等傳統手工藝,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呂劇表演、舞蹈大賽、器樂聯奏等一個個節目精彩上演……9月19日,濟南市歷城區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濟南市民通過欣賞表演、參與互動、享受美食的方式,了解新時代新農村的巨大變化。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梁甫村村民正與游客一同採摘果樹上的顆顆紅果。隴縣宣傳部供圖

“今年的豐收節恰逢全國消費扶貧月,為了把消費扶貧作為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陝西各地在豐收節同期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各界人士購買特色農產品,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韜說道。

在北京市豐台區,今年豐收節期間,不僅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表演和豐收田園藝術集市等活動,還推出了豐年星空音樂美食節,讓城裡人在田裡感受星空、聽音樂、品美食、與農民朋友一起分享勞動成果。

9月21日,黑龍江省建三江千萬畝良田開鐮收獲。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供圖

“從目前田間調查和專家分析看,雖然經歷了台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仍是個農業豐收增產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顧毅表示,豐收節期間全省將開展100位脫貧致富農民笑臉征集活動、開展“農業生產大王”“脫貧致富農民帶頭人”評選活動、金秋消費季“家鄉有好貨”直播活動等,全面展示黑龍江農業新成果、農村新風貌、農民新形象。

今年豐收節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同步小康,才是真正小康。於康震表示,辦好今年農民豐收節,就是要引導帶動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見証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歷史時刻,充分展示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整體消滅絕對貧困的制度優勢、中華農耕文明傳承的無限活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光明前景。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河北鎮李家下村進入了農忙季節,村民正頂著烈日炎炎收麥。隴縣宣傳部供圖

“今年是特殊之年,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表示,通過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把農業的安全意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新型主體的培育等認知傳播給全社會,倡導“節糧”“惜糧”風氣,減少餐桌上的食物浪費,讓所有人都來關注“三農”問題。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牟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繼續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能更好地推動農業參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鼓舞了廣大農民進一步參與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的熱情和奮斗精神。

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殷海善認為,今年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意義重大。一方面,能夠引導大家保護耕地,發展農業、推廣農業先進科學技術,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生產能力,更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全面發展,通過電商直播、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現代化。

農民的脫貧、農村的小康、農業的成就,與國家的繁榮富強血脈相連。不平凡的一年,舉辦第三個農民豐收節,是對豐收的喝彩,是對勞動的歌頌,是激發社會和市場的積極性、創造性,轉化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讓我們共同慶豐收、共迎小康!

(孟哲、宋翠、劉穎婕、李夢文、桑莉媛 、麥文雄、焦洋、湯龍、韓震震、趙越)

(責編:胡宇濃、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