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河北:實施全民健康行動,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

河北:實施全民健康行動,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

2020年05月05日09:2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河北:實施全民健康行動,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

健康河北領導小組日前印發的《健康中國·河北行動 (2020—2030年)》提出,將實施全民健康行動,分別明確了個人和家庭行動、社會行動、政府行動的具體內容。

■每周要至少進行3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個人和家庭行動提出,個人要掌握身體活動相關知識,提高健身意識,樹立正確健身健康觀念。主動將身體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少靜多動,減少久坐,使身體活動成為居民衣、食、住、行以外的第五生活基本要素。

養成科學健身習慣。了解某些疾病史、家族病史的潛在運動風險,鼓勵進行專業的身體狀態評估,並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健康指導師、家庭醫生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制定個人運動方案,避免盲目健身。鼓勵個人積極參與各類體育協會和俱樂部,每周要至少進行3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量。日常堅持多運動,結合走路上下班、爬樓梯、家務勞動等方式,達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體活動量。

老年人運動適可而止、量力而行。結合個人生理特點,選擇與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相適應的運動方式,盡量避免進行劇烈的對抗運動。重視有氧運動,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以上﹔重視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鍛煉,每周至少2天進行大肌群參與的強壯肌肉活動﹔適當進行平衡能力鍛煉,減少跌倒風險。鼓勵老年人運動期間定期測量血壓和血糖,根據情況適當調整運動量。

孕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和運動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健身運動。孕婦進行身體活動應結合個人身體狀況,以慢、輕、緩的運動為主﹔殘疾人要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參與康復體育活動﹔慢性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年齡、體力、愛好選取適宜的運動方式。

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要通過健步走、廣場舞、騎自行車、打掃衛生等中、高強度的活動,促進身體全面發展。每周身體活動量累計不少於150分鐘,減緩肌肉的酸痛和疲勞。

以腦力勞動為主的人群,要避免久坐不動,在工作中,間歇性地進行梳頭、彈腦、扯耳、練眼、轉頸、伸腰、揉腹等身體活動﹔在閑暇時間,參與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廣播體操、氣功等健身運動,減緩壓力、調節心情,促進身心健康。

■逐步實現體育總會在地市、縣、鄉全覆蓋

社會行動提出,將健全和完善各級體育總會和單項體育協會建設,逐步實現體育總會在地市、縣、鄉全覆蓋;鼓勵群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培育基層體育組織,建立規范健全、功能完備、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多元化體育社團網絡,滿足群眾健身需求。

廣泛開展各類面向基層、參與性強、普及面廣、特色鮮明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活動品牌,提高群眾參與度﹔發展太極拳、武術、信鴿、空竹等具有河北特色的運動項目,舉辦民族、民俗、民間體育賽事活動﹔積極組織職工、農民、婦女、幼兒、外來務工人員等人群參與喜聞樂見的各類賽事活動﹔研制並推出《河北省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指南》和《群眾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指南》以及相關賽事標准;推廣普及廣播體操等工間操﹔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達標檢測和體質測試活動。

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文化,增強群眾科學健身意識。把體育文化融入到城市環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科普教育等方方面面,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推出一批以體育為主題的文化作品和產品﹔開展“燕趙多健兒·奮進新時代”和 “最美體育人”評選活動,樹立百姓身邊的全民健身榜樣﹔鼓勵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科技工作者、體育教師、體育專業學生和社會熱心人士加入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

■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

政府行動提出,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將體育場地設施與體育社會組織、體育賽事活動、科學健身指導、體育文化統籌考慮,實現“軟硬同步”﹔持續加大城市慢跑步行道、公園、綠地建設力度,在社區、文化廣場、旅游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公共綠地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安全、便捷、貼心的健身場地設施,努力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進一步完善財政補助、服務收費、社會參與管理運營、安全保障等政策和措施,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建設或管理運營體育場地設施﹔做好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模范縣 (市、區)和河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

構建科學健身體系。加強健身健康研究機構、健身健康服務平台、企業和社會投資機構的有效銜接,積極推進市、縣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建設,針對不同人群,建立運動促進健康指導體系,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新模式。健全和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體質監測網絡,探索推進國民體質監測站 (點)向健康監測站 (點)轉變,實現健康監測一站式服務﹔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全省每年培養各級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5000人以上、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1000人以上,提高上崗率,實現全省95%的基層國民體質監測站點能夠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大力普及群眾冰雪運動。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學校普及、推廣冰雪運動知識和文化,加大冬奧會、冬殘奧會和冰雪運動宣傳,增加冰雪場地建設投入,支持冰雪項目社會組織建設﹔舉辦全民參與型、融合型的四季冰雪賽事活動,打造群眾冰雪賽事活動品牌。將冰雪健身活動納入各級體育部門考核指標,加強冰雪人才培養,推進“冬奧惠民”工程,做好冬奧體育遺產利用工作。

制定和實施針對職工和在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干預計劃。鼓勵和支持新建工作場所建設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強化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監測和評估干預,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對學校的考核評價。要開足開齊體育課,豐富校外體育活動,每個學生應掌握兩種及以上的運動技能。(張淑會)

(責編:張婭喃、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