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雄安追夢人︱創業者:我們站在“最佳舞台”

雄安追夢人︱創業者:我們站在“最佳舞台”

2020年04月09日10:55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創業者:我們站在“最佳舞台”

閱讀提示

在雄安新區,眾多的創業者從全國各地涌進這裡。

他們中,有在雄安掌管分公司的負責人,有從零開始引領雄安新生活的探路者,還有發現新商機的開拓人。

他們都在尋找和雄安有關的未來。

他們相信,在雄安這塊土地上,洒下的汗水一定能種出豐碩的果子﹔也堅信,作為第一批新區創業人,他們的經歷一定會成為后來者的指引。

這裡蘊藏著無限可能

日前,雄安新區遠邦共享辦公空間,方軒正在和同事討論將來的發展。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 攝

3月20日,雄安新區河北雄安輔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員工們忙碌著開工后堆積的事項,會議室裡負責人方軒掃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時間真快,一晃都快三年了。決定創業拍板很快,但不是沖動的選擇。”

時光倒回到新區設立前。

方軒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畢業后,在蘇州一家外企工作了6年,參與過不少城市新區建設過程中的管路規劃,收入不菲。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推送到方軒面前時,他剛從蘇州調到北京,正謀劃著辭職創業,這個重大信息讓他眼前一亮,“作為國家戰略,這裡一定蘊藏著很多機會,我就很想參與進來。”

從那天起,方軒的周末幾乎都在新區考察度過。“一個縣城一個縣城轉,從城市發展空間,到未來發展方向,結合自己的特長,幾乎每一個細節我都在觀察記錄。”

正是有過參與其他城市建設的經驗,方軒在考察過程中,從專業角度考量雄安建設項目。他堅信,雄安一定有個廣闊的未來:2017年,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開始建設,方軒第一次來,市民服務中心的地下部分還在施工﹔第二次來,工地開始出正負零﹔第三次來,地面部分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他注意到第一次來,工地門口的小吃攤隻有一兩個,第二次來,小吃攤增加到20多個。

“這樣的建設速度,很震撼。我想人來了,企業也會來,機會就會更多。”方軒說,2017年年底,他辭掉工作,搬到雄安,從選址、裝修開始了創業生涯。

和方軒不同,仇紀鵬是土生土長的容城人,這裡到處是一起長大的小伙伴,還有那些同村同縣的親戚。

“本地人沒有外出打工的傳統,大多就近就業發展。”仇紀鵬說,2013年,從北京郵電大學畢業后,他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考慮到照顧父母等因素,2014年,仇紀鵬返回容城縣工作。

“回來后的工作,特別清閑,我一度胖了十來斤。”仇紀鵬回來后在當地最大的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從1400元漲到2600多元,一年多以后,為了能有更好的收入,他跑到離家相對較近的保定創業,做和機器人有關的編程項目開發。

“聽到新區設立的消息,作為本地人,我更激動。機會已經送到家門口了,我必須為新區干點啥。”仇紀鵬說,機會很快就來了。

仇紀鵬幾次回老家,發現有同學、親戚因為關停或外遷部分企業在找新的工作。這些人大多是藍領,國內大型招聘網站對小區域內的藍領就業需求有些“水土不服”,這些本地人一時之間遇到了就業難。

與此同時,仇紀鵬也對新區的外來企業做了一番仔細調查,他們不熟悉本地情況,對當地人力資源兩眼一抹黑,供求雙方急需一個橋梁把他們對接起來。

和仇紀鵬有著一樣想法的還有劉磊等幾個小伙伴,他們一合計,仇紀鵬寫編碼,劉磊負責宣傳和運營,一家專為新區解決勞動力就業的網站——Hi新區人才網,在2017年6月1日啟動,此時,距離新區設立僅僅兩個月時間。

摸索中發現新商機

3月20日,位於容城縣的Hi新區人才網辦公室,創始人仇紀鵬和劉磊剛從保定趕回來,一樓的接待大廳,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后台忙著整理求職人員資料。

劉磊扒拉著手機說:“春節一過,原本15元每課時的付費技能培訓,我們推出了1元每課時的活動,你猜怎麼著?培訓人員增加到了近3000人!”

在劉磊打開的手機界面上,與他們合作的職業技能學校專職教師根據不同工種進行在線培訓。

原本的創業項目怎麼從提供就業機會變成了技能培訓?

仇紀鵬說,這也是創業中摸索發現的新商機。

“你可能猜不到,我們上線之初,發現新區需求最大的是什麼工種?”仇紀鵬公布了答案,廚師、保潔和司機。這是因為新區設立后,全國各地涌入新區的辦事處和分公司、新公司激增,各單位都需要開設食堂、增加保潔人手以及司機。

這讓預測文秘會成為招工最需的仇紀鵬有些吃驚。尤其是新增的用工需求,並沒有解決當地30-45歲勞動力閑置問題。企業需要的技術工種,閑置勞動力不會。閑置勞動力掌握的技能,當地已經不需要。

這不就是市場?

很快,他們與當地瑞安職業培訓學校簽訂協議,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其中在抖音、今日頭條、百家號等9個平台推出短視頻、微課堂等在線培訓,培訓新區急需的焊工、電工、高空作業等工作人員。

今年2月初,由於線下培訓無法正常開展,他們聯合中國六冶長城鋁技師學院,依托雄安新區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標准參照新區關於線上培訓平台的建設要求,搭建了線上教育平台“技能大師教育在線”。2月24日開展了第一次線上課程,截至3月27日共開展線上培訓12場,通過觀看直播、回看錄播方式進行學習的有5529人次,實名注冊學員394人。

記者和陳守雙聯系上時,她剛結束一上午的會議,2018年2月負責騰訊雄安公司時,陳守雙每周都會往來北京和雄安之間,“可以說看著新區一點點發展變化。”陳守雙說,借助於高科技數字化技術,騰訊雄安公司在新區做了很多嘗試。

“這兩年,我們未來城市實驗室成立,打造園區實時可視化交互系統,全面展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3D建模、人流熱力圖、停車管理、能耗監測等方面的內容,提升了城市運營管理智慧化水平。”騰訊雄安公司總經理陳守雙說,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積極參與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通過搭建小程序等方式與新區共同聯防聯控,根據疫情動態預判可能給新區帶來的各方面影響,為政府整體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他們給雄安帶來了什麼

2020年3月28日拍攝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無人機拍攝)。李兆民 攝

河北雄安輔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一樓是一家裝修精致的咖啡館,方軒笑笑說,其實,這才是他來雄安的第一個創業項目。

2017年,多次考察雄安的過程中,方軒發現,和朋友們在非飯點的時間居然找不到一個地方坐下來聊聊,“當時就想,干脆開個咖啡館吧。”

方軒裝修時曾跑遍附近幾個縣城買不到合適的扣邊條,也遇到過開業后當地人推開門問賣不賣驢肉火燒,還有人說超市的速溶咖啡隻要2.5元。

如今,當地人已經能熟練要求服務員加多少奶多少糖,這裡最忠實的客戶是當地一家服裝廠老板,每天來喝兩杯咖啡,和天南海北的創業人聊天。

“朋友帶朋友,現在來喝咖啡的很多本地人,會和我們聊電商、聊抖音。你會突然發現,哎,他們聊的話題和以前不一樣了。”方軒也不知道,那些關於拆遷補償的話題,何時變成了大家要轉型做什麼項目。

而作為較早進入新區的創業者,方軒這家咖啡館,接待過很多和他一樣到雄安尋找機會的人,也是在這些人的需求中,他嗅到了新的商機:把自己剛摸熟的創業路子,提供給這些新來的創業者,甚至幫他們跑辦。

在方軒公司后院,密密麻麻的公司名頭讓人有些眼花繚亂,這些是已經入駐創業平台的57家企業。在為這些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方軒和小伙伴還有一些別樣堅持——每周在咖啡館舉行一次讀書會,多則二十幾人,最少的時候隻有一人,“我想帶給雄安一種新消費。”

盡管,目前創業公司的收支還沒持平,前期投入更談不上回報,但方軒說,“雄安需要我們,需要一種年輕、現代的生活方式。”

新區人也在尋找一種新的就業模式。

這一點,本地人仇紀鵬感受最明顯。一度,容城縣本地服裝企業多,很多人進入工廠在流水線上工作,一個月拿幾千元錢,全家三口一年就能掙十幾萬元錢,沒房貸、車貸,日子很舒坦。

“以前過年聚會,大家就是喝酒聊天,這兩年聽到的都是打聽什麼技術好找工作,大家會聊聊明年的發展。”仇紀鵬認為,這是本地人從“我會什麼就找什麼樣工作”的被動就業,開始轉變思路,關注外面的世界需要什麼技術,去主動學習。

仇紀鵬還對在外工作的同學、老鄉做了一個調查,發現近幾年打算回來發展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員不少,“如果能掙到和在外面工作一樣的錢,誰不願意離家近點呢?”

仇紀鵬說,下一步,他們還將開展電商培訓、創業培訓等,通過技能培訓,改變當地的人才供需結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出生在這兒,不想錯過建設家鄉的機會。”

相 關

服務便捷高效 企業落戶安心

3月20日中午,小黃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侯學軍在北京吃完午飯,才出發趕往雄安,倆小時后他出現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雄安分公司的稅務登記。

15時,侯學軍在咨詢台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走過人工辦理業務櫃台,徑直走向自助區,不到一小時就辦清了所有手續。“太方便了,見識了什麼叫雄安效率。我們申請注冊公司,來都沒來,直接在網上申請的。”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工作人員趙志芳介紹,這是新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的一部分功能,為拓展網上辦理廣度和深度,對一批高頻事項實行“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就近辦理”和“不見面審批”。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對於符合新區產業政策的北京企業,在開通線下綠色通道的同時,優化全程電子化申報審批流程,打造線上“一窗通”企業開辦平台,全面實行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

截至2020年2月底,新區本級企業共2100余戶,北京企業近1600戶,佔比達75%。

小黃牛是一家奶制品研發公司,侯學軍坦言,轉戰雄安新區,就是看准了這裡的人才優勢和未來的消費潛力。“這次來雄安,體會到了這裡的高效和自動化,高效是建立在透明和公平的基礎上的,這更讓我堅信,雄安的營商環境會很棒,治理水平會很高,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會更好。”

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加速釋放投資活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正是雄安新區行政審批改革的重點。

趙志芳介紹,新區創新開展的“一會三函”審批模式,將涉及建設項目投資審批的65個事項,集中到政務中心大廳現場審批,優化為“一會三函”4個環節,明顯縮短雄安新區建設項目審批時間。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工作人員高鬆介紹,“一窗通”網上服務系統,是通過雄安新區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平台,為企業提供注冊登記、公章制作、稅務登記、社保備案等綜合服務,實現全程在線辦理,節約了企業開辦成本,節省了企業落戶時間。

就拿企業注冊來說,完全不用到現場,通過網上平台填報之后,企業開辦全流程由原來的2-3個工作日辦結,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制作好的工商執照,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還會通過免費郵寄直送申請人地址。

深化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雄安新區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記者 白雲 原付川)

(責編:李兆民、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