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線上答疑”解春耕難題——雄安新區春耕生產一線見聞

“線上答疑”解春耕難題——雄安新區春耕生產一線見聞

2020年03月10日08:5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線上答疑”解春耕難題

3月6日,駕車從容城縣城駛出,沿途兩側地裡綠油油的麥苗生機勃勃。駛入南張鎮北張村時,映入眼帘的卻是這樣的場景:一輛大型苜蓿播種機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作業,伴隨著機聲隆隆,一壟一壟種下了苜蓿種子。

“一次種植,多年收益。3個月后,第一茬苜蓿就能收割。”容城縣農業農村局調研員郭志強說,這裡將成為雄安新區首個飼用苜蓿基地,以容城縣綠碩農業合作社為龍頭,採取企業加農戶的方式,由此帶動周邊群眾加入“糧改飼”行列。目前,種植苜蓿面積3000畝,計劃到夏種時節擴至5000畝。

王艷,河北農業大學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成立了容城縣綠碩農業合作社。

幾天前,眼看著春耕備耕時節來臨,她有些慌神。“3000畝平整好了,沒有大型苜蓿播種機怎麼辦?專家來不了怎麼辦?”

“別擔心,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問題政府幫你搞定。”郭志強安慰王艷說。他緊急聯系內蒙古一家專業苜蓿種植合作社,請其調派一台進口大型苜蓿播種機前來。

“全程機械化,補上了規模化種植的短板。”王艷戴著口罩,看著播種機在地裡來回穿行,心裡樂開了花。“好家伙,一天就能種七八百畝。”

眼下,雄安新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面組織春耕備耕工作。農業機械化設備為春耕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尋求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支援,請苜蓿育種專家楊青川根據綠碩合作社的技術需求,開通微信遠程視頻技術服務,實時進行全面技術指導,隨時解決苜蓿種植中的技術難題。

為確保新區打造高產優質飼用苜蓿基地,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王明亞還專程趕到現場,實地調查土壤墒情、整地平整度等情況,與楊青川共同商定苜蓿種植標准。

往年,“田保姆”到地頭服務,今年主要用手機、網絡指導。為協助解決遠程服務中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新區還將邀請相關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精准服務和指導。(記者原付川)

(責編:王紅、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