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人民日報系說雄安 政策
解讀 聚焦京津冀 直播訪談 新雄安人
文化 生態 雄圖 智庫
人民網雄安4月11日電 (記者劉師豪)4月10日,以“智匯雄安 創領未來”為主題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區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合作大會”在雄安新區舉辦。會上,京雄協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揭牌,該基地將採用“北京研發,雄安轉化”的創新模式,推動京津冀創新鏈深度融合。 2025雄安新區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合作大會現場。
人民網雄安4月3日電 (記者劉師豪)4月2日,河北雄安新區首家由村集體發起的職業教育品牌樂業教育在容東片區舉辦合作伙伴簽約暨業務啟動大會,與12家合作單位簽約。 據了解,樂業教育是由雄安新區容城縣南張鎮李茂村集體在包村干部帶領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創辦的職業教育品牌,包括教育科技公司和培訓學校,主要致力於促進雄安回遷群眾創業就業、服務新興產業培育。 接下來,樂業教育將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領域同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雄安雲網等單位共同開展服裝設計、電子商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培訓﹔在新興產業培育領域,同華夏互網安邦、柏慕數字科技等企業共同開展網絡安全、BIM等行業的人才培訓﹔在企業內訓和黨建培訓領域,與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興達技工學校、正定縣塔元庄村項目辦等單位共同開展人工智能、無人機等通用技術培訓和黨建培訓。
人民網雄安4月3日電 (記者劉師豪)日前,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二級子公司中國新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興公司”)完成從北京遷移至雄安新區的登記工作。 新興公司曾承建長安街建筑群、京西賓館、軍事博物館等地標性工程,以及南極科考站、非洲公路網等項目。該公司落戶雄安后,將通過“總部+研發+場景”的協同模式,導入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等多項核心技術,帶動上下游科技企業集聚,為雄安新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規劃—建設—運營”全周期解決方案。
中國工商銀行雄安分行(以下簡稱“工行雄安分行”)立足雄安新區“兩個並重、三個並舉”階段性特征,以領軍銀行姿態服務雄安新區高標准高質量建設“上台階”,在信貸支持、金融創新、服務疏解等領域發揮標杆引領作用,為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積極有為促發展,助推高質量建設“上台階” 積極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緊跟雄安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全力服務疏解央企、骨干交通、標志性項目等重點領域,累計實現京雄城際、京德高速、商服中心、R1線、國貿中心、東西軸線等34個重大項目融資全覆蓋。
白紙上作畫,平地起新城。 別眨眼,看雄安8年之變! 雄安,正釋放無限可能……。
啥是樓宇經濟?有沒有樣板?雄安有答案。 同一樓宇裡,上午剛聽到身處高樓層的工程師打電話催促零件測試,午休時就發現中間樓層的零件廠商員工拎著咖啡直接竄到樓下送樣品﹔頂樓實驗室的AI算法剛調試完,中層的產品經理已經在客戶溝通群裡@隔壁工作室,約下午茶碰方案——雄安新區創新打造主題樓宇經濟。 樓宇經濟的雄安模式,打破傳統平面產業園區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承擔著破解空間約束與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雙重使命。
人民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心、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妙言融媒體工作室推出重磅視頻《聚·雄安》,用快遞視角打開這座新城。
日前,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印發《關於支持傳統產業“先立后破”轉型升級的意見》的通知,將推動新區深入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准品牌賦值專項行動,推進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傳統產業“先立后破”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形成獨特、協同、融合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打造高質量、可持續、有活力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傳統產業是雄安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雄安新區提出,到2027年,傳統產業“先立后破”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進展,行業整體呈現健康向上的態勢,傳統產業實現“根留雄安”,總部集群初具規模,產業鏈協同共進、聚合發展,企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網雄安3月18日電 (記者劉師豪)3月17日,雄安新區(安新縣)低空經濟融合示范區空域管控場景暨中國通號無人機監視防護系統啟動儀式在白洋澱碼頭舉行。此次活動以“科技護航低空安全,創新驅動區域發展”為主題,標志著雄安新區在發展低空經濟領域邁出了新步伐,這也是雄安新區構建低空安全體系的一次重要實踐。 啟動儀式現場。
“千企雄安行”2025年開門紅——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暨合作交流會舉辦 10家科技企業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2月25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指導,雄安新區多部門協同主辦的“千企雄安行”2025年開門紅——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暨合作交流會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舉辦。 活動以“科鏈雄安 智啟新程”為主題,搭建起科技與產業深度對接的平台,來自全國各地的10家科技企業集中展示了最新創新成果。 “你好,我叫‘天工’,很高興認識大家……”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天工”機器人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上舞台,和現場觀眾交流互動,創新成果發布會就此拉開序幕。
微信
微博
返回頂部